汇集创新力量 建设美好世界(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4-30 21:38:01
浏览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国内商业航天行业成长迅速。我们目前集中精力研制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让运载的成本更低,更方便空间科学试验的开展。”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连续3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37颗卫星共3.5吨载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正式迈入航班化发射服务阶段,2024年计划实施5次发射任务。

  在商业航天企业东方空间展台,参观者可以看到“引力一号”火箭模型。今年1月,“引力一号”火箭首飞成功,它运载能力500公里4.2吨,是目前中国运力最大的民商运载火箭。东方空间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最新发布的“引力二号”火箭,详细设计正在开展,预计明年可以正式进入生产试验、首飞前的准备阶段,在明年年底具备飞行条件。

  据悉,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展览面积共1万平方米,展示了320多家在京科研机构、企业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商业航天、生命健康、合成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的430多项技术、产品,全面展示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展和成效。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国际化是其一大特色。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有19家国际组织、国外政府部门主办、承办了17场平行论坛,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嘉宾参会。前沿大赛首次设立了北美洲、欧洲、亚洲、港澳台四个境外赛区,国际项目占比超过了40%。

  在这一平台上,各领域顶尖专家互动交流,畅所欲言。

  在4月25日上午举行的全体会议上,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阿龙·切哈诺沃,分享了其对生命科学和科研范式变革的见解。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皮埃罗·斯加鲁菲,讲述了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思考。在4月26日举办的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巴里·马歇尔介绍了其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

  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开放创新的氛围让与会嘉宾印象深刻。

  “中关村论坛汇集了来自多国的专家,这些专家们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有些来自纯粹的技术领域,有些是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者,还有一些人具备社会科学背景,这为论坛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思考角度。”国际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认为,中关村论坛的重要价值正在于成功地将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一起,为嘉宾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的绝佳平台。

  在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看来,中关村论坛不仅为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更催生了众多合作机遇,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它非常开放,吸引了很多国际企业,还有一些国际学术人士都可以来这边分享经验,甚至可以讨论合作。我相信大家聚会在这里一定会碰撞出很多合作的火花,创造很多合作的机会。”

  世界科学院院长夸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表示,世界科学院希望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科学技术与创新,对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论坛年会通过建立伙伴关系和促进通力合作,推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所有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平台,共同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途径。”

  国际嘉宾还纷纷对中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表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