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创新密码 央视推出微纪录片《新质生产力锻造记》
你知道我国首例接受脑机接口手术的患者现在怎么样了吗?
在地下2400米研究宇宙暗物质的这座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厚达100毫米的海工钢,如何实现99.99%黄金纯度?
这些布局未来产业的“枪林弹雨”
和传统制造业跃升的“绝处逢生”
正是逐渐走入人们生活的新质生产力
一块钢坯经过锻造之后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新质生产力在锻造中
又将实现怎样的跃迁?
5月1日至5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连续推出系列微纪录片《新质生产力锻造记》,通过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实践,寻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
何为锻造?锻造的原理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的锻件。
锻造过程建造了精致的颗粒结构,并改进了金属的物理属性,其组织变得更加紧密,金属的塑性和力学性能实现质的提升。
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正是一场“锻造”,让生产要素实现创新性配置。《经济半小时》栏目从工业制造中获得灵感,以“锻造”为主题,解读正在加速形成的新质生产力。
如何锻造?
不同“锻造”方式
解构不断跃迁的新质生产力
该系列确定五大主题,以新促质、产业焕新、向绿求新、创新生态、赋能未来,并选定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新型储能、大科学装置、揭榜挂帅、航天科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量子计算、智能制造、清洁能源,尝试通过这些技术成果背后“人”的故事,展现正在锻造形成的新质生产力。
不同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涌现。
精密锻造——
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
未来产业照进现实了吗?
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属于未来产业,也需要精密细致的加工制造。该系列微纪录片把它们归为新质生产力的“精密锻造”。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曾经只出现在电影里的科幻场景,在中国正逐步成为现实。
杨先生,我国首例接受微创脑机接口植入手术的患者。
在北京昌平,记者见到了我国首例接受微创脑机接口植入手术的老杨。2009年,杨先生遭遇车祸,颈椎损伤,四肢瘫痪。长达15年,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自从做了脑机接口植入手术,他的身体悄然开始变化。能够感受到温度,可以自主拿起水杯喝水,还可以把小孙女抱在怀里。这一切都源自于清华大学洪波教授潜心十年研发的微创脑机接口技术。
人形机器人插花。
人形机器人洗衣服。
而在广东,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听从指令,并完成交互任务。从插花、浇水、洗衣服、晾衣服,到可以准确抓取物体的三指灵巧手,再到新能源汽车工厂里“实训”打工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多家机器人企业正在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上,同台竞技。
特种锻造——
航天工程 大科学装置
发挥举国体制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