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前4月金融数据变化(经济聚焦)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5-15 23:25:01
浏览

  信贷投放“小月不小”,节奏更趋平稳适度;结构持续优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大;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有效减轻企业利息负担……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今年前4月金融数据,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44万亿元……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今年前4月金融数据。今年以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哪些新特点?怎样看待相关金融数据的变化?记者进行了采访。

  4月贷款总量“小月不小”,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回升向好,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从金融数据看,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我国金融总量稳定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1—4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截至4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9.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4.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

  按照历史规律,4月、7月、10月通常是贷款“小月”,但今年4月信贷投放“小月不小”,节奏更趋平稳适度。专家普遍认为,4月贷款总量“小月不小”,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维持低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也保持基本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4月新增贷款7300多亿元,信贷增长态势稳定均衡。同时,社会融资规模保持相对高位,广义货币(M2)余额在300万亿元以上,有效保障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引导贷款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的成效显著,“大小月”现象明显缓解,信贷投放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当前信贷投放‘小月不小’,节奏更趋平稳适度。”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往年金融机构“开门红”导致的信贷投放“过山车”现象今年有所减轻,金融机构冲业绩的指标导向弱化,信贷投放更趋稳健。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盘活存量、提升效能,成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发力方向。

  今年以来,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对国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出台措施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持范围、延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并通过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我国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保持在30%左右高位,“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近20%,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利率优化资源配置作用有效发挥

  在信贷总量充裕、结构优化的同时,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当前我国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基本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3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7%,比上月低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48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