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养海鲜(人民眼·盐碱地综合利用)
养殖人员在内蒙古杭锦旗黄河沿岸水产养殖基地查看虾苗长势。
岳金鹤摄
养殖专家(右)正在为陕西津润欣源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现场讲解养殖技术。
惠 渊摄
甘肃张掖市丰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温棚内,工作人员将虾装入转运桶。
王 将摄
甘肃景泰县五佛乡水产养殖区俯瞰。
寇明灿摄
黄河“几字弯”的东侧底端,坐落着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黄河、洛河、渭河在此交汇。初夏时节,芦苇青青,水鸟翩翩,一片片盐池洼如翠玉般镶嵌在大地上。这昔日的盐碱滩上,不仅养起了各种淡水鱼,还迎来了海鲜——南美白对虾。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坚持粮经饲统筹,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探索利用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其中不乏南美白对虾等海鲜。这些地方发展水产养殖如何突破自然条件限制?盐碱地渔业开发利用取得了哪些成效?养出的海鲜市场销路怎样?记者分赴甘肃、陕西、内蒙古等省份探访。
发挥比较优势
盐碱地和光照、温度等条件利于海鲜生长,具有成本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
凌晨3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光茂村的一处养虾暖棚里依然灯火通明。
养殖池中,来自福建的海鲜养殖大户曾传东划着一艘不到两米长的小船,一边抛撒饲料,一边查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状况。“每天晚上至少喂两次料。”曾传东说。
北依黄河,南临库布其沙漠,杭锦旗沙地盐碱地多,传统种植养殖业发展受限。近年来,针对特殊地理条件,当地大力发展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等海产品落户大漠。
为何选择来内蒙古?“养殖基地建在难以耕作的盐碱地上,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气候条件也适宜。”曾传东说,杭锦旗晴天多阴天少,夏天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0摄氏度,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均适合鱼虾生长。
除了暖棚养殖,曾传东的养殖基地里还有露天池塘。内蒙古风沙天气较多,是否会有不利影响?“适当的风力,相当于给虾塘增加了‘制氧机’。适当的沙尘进入水中,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曾传东说,整体算下来,亩均效益相较之前在福建提升了近三成。
“王工,为啥给虾喂泥巴?”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科鑫盐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养虾大棚,记者看到技术员王东正将一把“泥巴”撒入虾池。
“看着像泥巴,其实是动物。这是‘盐牛牛’,海虾最爱吃。”王东说。
定边县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近年来,随着产盐效益下降,不少低效盐池荒废。2020年起,南美白对虾在定边的盐湖安家落户,沉睡的盐湖资源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