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25 00:42:01
浏览

  王锦侠认为,要面向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企业新模式、设备新制造、商业新服务,前瞻部署新赛道、创新标志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进步,但在基础研究、重要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科技资源的整合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真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黄汉权说。

  走出认知误区

  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各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与困惑。

  “传统产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只适合在发达地区吗?”“新质生产力除了科技创新还有什么?”……解答这些来自基层的问题,专家们表示,应警惕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认知误区。

  第一个误区,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没传统产业什么事。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但传统产业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黄汉权认为,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也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是基本盘,也是我国产业最大底座,约占整个产业80%,如果忽视传统产业,会造成产业的断档。

  舞动的机械臂、高效的无人行车……记者日前走进位于上海的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传统的钢铁生产厂房早已转型升级,工厂外不远处的动物园饲养着孔雀和梅花鹿,这些“小哨兵”敏感地“监测”着园区内的生态环境。

  刘冬梅表示,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相辅相成、互塑共融的关系,不能把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割裂来谈,如果没有传统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面临断链的危险。

  第二个误区,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能在科技创新集中的地区。

  “科技创新集中区域有人才底蕴、技术储备优势,但不意味着欠发达地区就没有机会。”黄汉权说,中西部地区也有比较优势,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产业禀赋有针对性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可以在传统产业领域引进新技术,通过政策的优惠配套,集聚先进的要素和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

  青海的风光、安徽的汽车、湖南的装备、湖北的电子、江西的航空……记者调研中发现,中西部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有特色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因地制宜、各取所长。”刘冬梅说,各地可依据各自创新水平找准着力点。

  她举例说,北京、上海、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在依靠颠覆性技术突破抢抓未来产业机遇方面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武汉、西安、成渝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中心除了做未来产业的研发,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同时发挥对于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一系列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在依靠技术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个误区,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仅仅是依靠科技创新就行了。

  黄汉权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靠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重视管理和制度创新。如果没有管理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也很难取得突破。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管理和制度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让各类要素顺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