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探月工程各系统精密运行(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7-03 09:54:01
浏览

  为此,五院嫦娥六号探测器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做了许多技术改进:比如实现对嫦娥六号机械臂的精细控制,能做到“指哪儿挖哪儿、让挖多深挖多深”;为了让嫦娥六号能够稳稳着陆月背,团队利用以往型号遥感数据,对着陆区复杂地形地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确认,进一步降低着陆风险,保证选址区域分析完备、选址约束考虑全面、选址结果可信可用;为适应月背着陆,针对月面工作过程中定向天线对中继星指向跟踪的新需求,科研人员开展了多方案比较和仿真验证,在短时间内,突破了月背双定向天线对中继星自主跟踪控制关键技术……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开展研究和验证,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事实证明,我国探月任务的扎实推进,是努力拼搏、持续创新的结果。在五院研制队伍人员身上,全力攻关、勇攀高峰的信念坚如磐石,技术上追求卓越、质量管理上追求高标准的思路一以贯之。

  在嫦娥六号任务地面验证区,有一块展板十分醒目,上面写着“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这正是这支探月队伍的真实写照,也将激励他们继续前行。

  

  嫦娥六号任务有效载荷分系统周昌义团队

  用玄武岩纤维“织”出“中国红”

  本报记者  喻思南

  按照工程计划,完成月球表面无人自主采样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展开。此时,38万公里外,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周昌义,双眼紧盯着电脑屏幕,非常激动……

  周昌义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嫦娥六号探测器有效载荷分系统总设计师。这次任务中的国旗展示是有效载荷分系统的任务之一。测控现场信息显示,全景相机对准了国旗并开启了动态摄像模式,国旗展开指令已发出,但屏幕上却迟迟没有看到国旗画面。

  “会不会没有展开?”周昌义高度紧张。工作人员不断刷新系统,几分钟后,终于在屏幕上看到了国旗展开的画面。原来是动态摄像数据量大,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收稍有延时。

  那一刻,周昌义激动不已,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探测器在2017年就生产出来了,做出重大改动的可能性较低。2023年初,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找到周昌义,提出用玄武岩纤维制造月面国旗的想法。玄武岩纤维的旗面更平整、视觉效果好,还耐高温、耐低温、耐辐射,考虑到这些优点,为了更好的效果,周昌义觉得值得尝试。

  然而,放弃已经在嫦娥五号上试验成功的方案,改用玄武岩纤维新旗面,如果出现在轨无法展开或者展示效果不佳等问题怎么办?周昌义和月面国旗研制团队必须进行大量试验,降低这些风险。

  为验证月球表面复杂环境下玄武岩纤维新旗面国旗的性能,科研团队对国旗样品进行低温存储、低温热循环和热真空等试验。在月面展示国旗,若阳光被遮挡,照出的旗面会是黑的,影响展示效果。研制团队通过计算分析和地面外场试验,验证了国旗成像效果,给出了在月面拍照的最佳时间。“通过大量试验验证,我们拿出了翔实的试验数据,最终用玄武岩纤维‘织’出的‘中国红’在月背实现精彩展示。”周昌义说。

  除了国旗展示系统,嫦娥六号探测器还配置了6种设备,周昌义团队负责对分系统各单机进行严格的寿命评估等。最终,分系统经受住了嫦娥六号任务的各项挑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3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