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深中通道“全球之最”(产经观察)(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7-10 08:51:01
浏览

  “主缆是悬索桥的‘生命线’。”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常务副总工程师曾炜说,深中大桥桥面高、跨度大,用钢量相当于两座国家体育场外部结构的用钢量。大桥处在珠江口开阔水域,还要长期面对高温、高盐、高湿的海洋环境,这就需要拉力更大、耐腐蚀性更强的主缆。

  这座创下世界之最的大桥缆索长啥样?

  “这是由我们自主研发的2060兆帕缆索钢丝专用盘条拉制而成,单丝承载力可吊起3辆小轿车。”中信泰富特钢旗下兴澄特钢总经理白云告诉记者,通过提高缆索强度、减少缆索直径,不仅实现了低风阻,保障了桥梁安全性,还有效降低了主缆用钢量,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造得出,还得用得好。将每根主缆搬至270米的高空无异于“风中穿针”。

  为减小大风影响,项目通过主缆V形保持器和索股抑位装置,降低了大风天气引起索股摆动而无法调索的影响,为后续主缆架设争取了时间,同时还提升了索股架设的精度。为消减温差作用,团队采取“白天牵引、夜间调索”的双向施工模式,确保主缆架设“稳准快”。为实现安全作业,团队采用超长索股无人跟随架设技术,对索股远程监控,实时掌握施工数据,最终顺利完成主缆索股架设。

  “如今,上百根索股牢牢‘拧成一股绳’,在将整个桥梁紧紧拉住、稳稳立于海面之上的同时,也为大桥上游航运繁忙的广州港留足了通航空间。”曾炜说。

  全球首艘沉管运装一体船

  车辆驶出西人工岛,透过宽阔的洞口一路向东,便随深中隧道一起“遁入”几十米以下的海底。

  航空限高和水运通航需求,决定了深中通道东侧只能采用隧道方案,也造就了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驱车驶入深中隧道,灯光璀璨、路面平缓。很难想象,这是一段由几十个重达近8万吨的钢壳沉管首尾相接而成的浩大工程。

  巨大沉管怎么造?2018年6月,珠海桂山岛上,曾承接港珠澳大桥隧道沉管建造任务的中交四航局沉管预置工厂,经过全面升级后再度启用。智能浇筑机、智慧搅拌站、智能台车等设备在智能中枢指挥下,实现了沉管的快速预置和高效移运。

  从预制厂到对接区,相隔近50公里。将造好的沉管浮运到位,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港珠澳大桥相比,深中隧道沉管隧道结构新、尺寸宽、运距长,原有装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必须制造一艘功能更强大的沉管施工专用船。”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说。

  2016年,在一次专家讨论会上,中交一航局研发团队成员提出让安装船自带动力的设想。经过一年多的细化、建造、调试,世界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逐渐成形。这是一艘自重达2万吨的超大型船舶,不仅拥有自航能力,可减少随行辅助船舶、保证航道通畅,还具有航迹纠偏功能,即使运载8万吨级沉管,也能实现沉管水下50米的精准沉放。

  2020年6月投入首节沉管浮运安装,到2023年6月最后一节沉管安装成功,3年间,一体船一次次从桂山岛出发,穿过港珠澳大桥,进入伶仃洋航道,经过多次航道转换,克服重重挑战,将一节节沉管稳稳安放在海底。

  “最终接头对接施工前,我们通过基于北斗测量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毫米级平面安装精度。”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