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话:对经济政策的预期,怎么看?(4)
而在今年七月新出台的“行动计划”中,明确了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接下来“随人不随户”的改革方向,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人口聚集和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无疑会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不仅如此,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会摊薄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成本。这对于地方政府和流动人口而言,不仅是一种双赢,而且会形成正向的循环。
观察我们的政策思路,就会发现,任何一项看似只是所谓短期的激励措施,其实都有着更深入结构的改革措施与之衔接。
事实上,整体中央财政的支出结构,都已经向这个方向做了很多铺垫。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们的财政支出结构已经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定向投资绿色经济、民生领域、高技术等有利于民的行业。在去年的财政支出结构中,社保就业、教育这类民生领域一直占据大头。其中,社保就业、医疗的财政投入涨幅远超其他类目。
把政策和投资投向社会民生领域,可以引导经济实现更加均衡健康的增长。
短期打开局面,为长期、根本的改善创造空间,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路。
年末已至,舆论场都在讨论明年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政策的力度、方向,这期间仍然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乐观,亦有忧虑。实际上,只要探讨问题,我们就是不悲观的。
因为,面对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今年,中国能够在困难中“沉着应变、综合施策”,保持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明年,也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这,无疑是对中国经济“答卷”的最好注脚。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