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个人隐私成为人工智能学习的“粮食”(2)
这项法案提出,禁止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商业面部识别技术收集和分享数据,用于识别或追踪用户。新法案还将要求公司在收集人脸识别数据时明确地告知用户,并且经过用户的知情同意才能分享给第三方。
期待人工智能技术在变得越来越能干的同时,也越来越懂得尊重个人隐私。
延伸阅读
数据隐私 和技术发展
过去一年,科技发展与隐私保护的冲突似乎愈演愈烈。近日,2014年经济学诺奖得主、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教授让·梯若尔等多位知名学者现身杭州,就“数据隐私和技术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2018年5月,由欧盟颁发、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GDPR(《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开始实施,Facebook等巨头企业接连收到了欧洲开出的天价罚单。与此同时,对于隐私保护的政策争议不断,有人呼吁出台更严格的隐私保护条例,也有不少专家认为,欧洲严格的数据保护条例,并不适合在全世界推广,在未来的大世界面前,隐私就是一个小问题。
讨论中来自欧美的学者对这一由欧盟颁发的数据保护条例普遍表示了担心。让·梯若尔认为,该条例太过复杂,如果不允许收集数据,就类似于“想倒掉洗澡水,把宝宝也泼出去了”。美国伯克利法学院教授姆斯·邓普希则直言,当前对隐私问题的研究,有待于更充足的经济学、社会学层面的知识给予支撑和完善。
《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关于隐私,存在很多地区偏见。中国比欧美更认同“数据隐私对企业治理的重要性”。98%的中国受访者认为,数据隐私是良好企业治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中国企业不重视隐私的普遍观念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