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存:用CAR(2)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4-08 09:43:59
浏览

张同存介绍道,作为人体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CD4细胞是HIV(艾滋病病毒)的攻击对象,该细胞受损会导致人体免疫力的降低。因此,感染了艾滋病的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会很高。

3年前,在海外研究机构从事HIV研究十多年的顾潮江在回国考察期间,得知了张同存用CAR-T治疗艾滋病的想法。而后,顾潮江决定加入张同存团队。

他二人设计的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是:先采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从中分离出T细胞,在体外运用基因工程手段重新设计CAR-T细胞,然后将其输回至患者体内。该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能识别并摧毁被HIV感染的细胞,中和血液中HIV含量,可与抗HIV药物联合应用。

2017年10月,张同存团队启动了该技术的人体临床研究试验。他们分别为两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CAR-T治疗。第一位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HIV指标迅速下降;第二位患者在接受治疗9个月后,体内HIV被完全清除。

目前,张同存团队已向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国提交了专利申请,相关审批工作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在CAR-T领域,我们实现了又一次突破。”张同存感慨道。

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研究人才

张同存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内科医生,父亲希望张同存也能从事医生工作。1980年,张同存考进了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如愿以偿回老家当了医生,一干就是9年。之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从事基础研究工作,从此离开了医生的岗位。

“做基础研究比做医生的收入低,而且更辛苦。”张同存说,“当医生看病是很累,但一离开办公室就会轻松很多,可做基础研究工作就做不到这一点。在外人看来好像离开实验室、回家了,我也就不再工作了,其实脑子一刻都没有停下来,刷牙、洗脸、上厕所,甚至半夜醒来还在思考问题。”

2008年从美国归国后,曾有一个机会能让张同存重返医院当医生。当时,他考虑了很久,但最终还是打消了做医生的念头。他说,做了十多年的基础研究工作,“舍不得离开”。“做基础研究也非常有意义,可以帮助更多人。”他说。

从此,他便下定决心,在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扎根,踏踏实实搞基础研究。

在张同存刚刚组建研究团队时,由于学院原有科研基础较薄弱、平台力量有限,导致科研工作起步非常艰难。

于是,张同存一边做研究、一边招募人才,先后从英国和美国引进了4位拔尖人才,他们在张同存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为学院的科研骨干。

37岁的青年教师姚凯,就是骨干之一。2018年8月,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正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针对研究型学院的定位,张同存提出要打破过去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方式,探索本、硕、博连读模式。“本院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就要进入到实验室,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到博士,我们在每个阶段都设置了一定的淘汰率,最终能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学生可能不到50%。”张同存说。

“未来,我希望能借鉴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其实现接轨,为生命健康研究领域培养出更多研究人才。”张同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