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华理情缘:做中斯友谊的传播者(2)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4-10 10:42:03
浏览

除了学习,德山的课余生活也过得十分充实。本科的时候,德山作为留学生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校龙舟赛。为了这场比赛,他每天热身后下湖“演练”,和队友不断磨合。比赛的日子到了,龙舟队的每个成员都目视前方,铆足劲儿,动作一致地向前划动船桨。“一二一,一二一”,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队员们取得了四等奖的好成绩。

本科毕业后,德山选择继续留在华理深造。他还作了一个重要决定——转专业。从自动化专业转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除了兴趣外,德山考虑更多的是斯里兰卡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青年留学生应该有时代担当,这是我在华理学到的珍贵品质。”

做两国友谊的传播者

德山的父亲白萨那初来中国时,华理周围还没有通地铁,出去一趟要等好久的公交;宿舍没有空调的冬夏,总是格外难熬;查阅网络文献只能到指定的地方;来中国的留学生不是很多,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合作项目也少之又少……

2012年,德山来到上海读书时,学校周边的环境跟父亲记忆中的模样早已大相径庭。骑5分钟左右的共享单车,即可到达地铁站;空调进宿舍,热水设备正紧锣密鼓地安装;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文献;来中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合作项目从政治、经济拓展到更深的领域。

白萨那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国际教育培训工作,他希望给斯里兰卡留学生提供更多来中国读书的机会,增进两国的友谊。后来,白萨那加入宁波市政府的专家学者团,积极推进斯里兰卡科伦坡港与宁波港合作,最终签下了历史性的合同,对两地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并因此荣获2007年宁波“茶花奖”。

在父亲的影响下,德山也具有“实干”精神。本科毕业的暑假,他来到宁波开启了实习之旅。多年的口语练习,帮助德山顺利通过实习公司的面试,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自动控制系统管理部。“实习期间,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都能用上。将4年所学转化成生产力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次实习也坚定了德山继续深造的决心。

研究生阶段的德山,一直积极参加两国友好交流活动。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可以看到德山活跃的身影,在斯里兰卡场馆,他用流利的汉语为中国参观者介绍斯里兰卡的特色产品;工作之余,德山抱着学习的心态参观其他国家的场馆,当遇到与专业相关的产品时,他驻足观察并与国际友人探讨产品的制造原理。有了进博会的工作经历,德山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了——用知识架起两国友谊的桥梁,坚持做两国友谊的传播者。

《中国科学报》 (2019-04-10 第7版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