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血液中的家国情怀 看杨桢先生访谈有感(2)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4-19 09:44:52
浏览

所以,现在的我可能还达不到杨桢先生那样的胸襟,但我相信,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阅历的不断积累,将来的某一天我一定能够真正自己去体会到那种家国天下、为国为民的情怀,然后将自己的故事传递下去,将这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传给后世。

天下熙熙,我为理往

看完整个访谈后,我还意犹未尽,感觉杨老先生的贡献不亚于很多“两弹一星”功勋们,于是我特意上网去搜索杨桢先生的词条。结果让我震惊,搜索结果除了这个访谈视频之外为零。似乎,现在的人们把他(们)遗忘了。

瞬间,我的思绪回到了黄沙漫漫的大漠,多少同学少年意气风发,从清华园里、未名湖畔走出来,到祖国的边疆去挑战未知的高峰。但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记得这些科学家呢?写到这儿,我有些茫然,王侯将相尚且千年后安在哉,又何况我们这些或许一辈子平凡的科研人员呢!

这个问题缠绕我一周之久,甚至让我动摇自己的初心。我因此特地和几位任课老师聊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数学、物理、天文领域里的科学家。他们给我的答案:每个人做科研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带过这么多学生,从来没有看到只是为了出名可以做出成就来的。

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回答——科学家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期许。记得丁仲礼校长在中国科技网的访谈中回答关于“明星火于科学家”的问题时说,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真正的科学家们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也就是期许为零。

我释然了。如果纠结于名利,连成为一名科学家都不太可能了,起码你不会真正地走近科学,去理解世界运行的本质。“不被外物所累,为自己做减法”,这是我的导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想杨桢先生他们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能为国家留下有自己痕迹的一些东西,能记得在荒原上洒过自己的汗水,再看看现在中国的富强,幸福不过如此!

以后倘若再有人问到:科学家的工资怎么样?科学家地位怎么样?我想我的回答应该是:温饱温饱,饿不着。这样才是成为科学家应有的真正洒脱和超然的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