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
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
“思想改变世界,人文塑造心灵”,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思勉高研院”)主办的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于4月15日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拉开帷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名家演讲首讲,主题是“改变思维”。围绕这一主题,钱旭红纵论古今,横跨中西,穿梭于科学和人文之间。他从科技人文的历史和人工智能社会的未来预期,重点介绍单一垄断思维对个人和人们及社会的危害,以及陷于其中所导致的窘境,倡导把握差异而多样的思维。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尺度论述思维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介尺度对观察世界的临界重要关键性。就量子与经典、知识和学科、易经与圣经、思维与精神等方面的比较和大量事例,重点阐述思维方式的重大变迁,比较单一垄断思维模式与差异多样思维模式的各自特点和深远影响。倡导跨越各类有形无形的界限阻隔和垄断,释放智商红利。思维方式的变革具有根本的重要性,钱旭红主张克服单一思维,超越二元对立,倡导《道德经》“三生万物”的精神。
在讲演最后,他就400多年前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提出了“思维就是力量”的观点。
思勉高研院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高研院之一。思勉人文思想节是思勉高研院的重要品牌,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思想节以“新技术,新人文”为主题,在4月15日至26日的12天内,将推出8场名家演讲,3场主题论坛,1场关于著名作家韩少功新作《修改过程》的研讨会,以及2部话剧演出。
“只有对技术作深度的人文反思,进而实现人文范导和人文嵌入,前沿技术才能获得健康发展,成为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技术(human technology)。”思勉高研院院长郁振华教授主持开幕式时如此说道。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人文学术平台,思勉高研院不仅要夯实传统人文的研究,而且要积极回应时代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的认知能力、伦理底线等受到了新挑战,人与世界的关系也被重新思考。本届思想节聚焦热点话题,关注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在“新技术,新人文”的主题下,它将对“数字人文的理念和实践”“前沿技术的人文维度”这两个方向作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中表示,以吕思勉先生名字命名的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一直是华东师大着力打造的一块人文学科的学术高地,同时,它也以培养、积蓄真正的优秀研究人才为目标,致力于人文学术的长远发展。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比,人文学术的发展程度,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有特色、有可持续的学术传统,能否造就一批真正具有原创力的学术大家,以及,能否吸引和影响一代代最优秀的年轻学子。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生活更加繁复的形态,童世骏认为人文学科要承担起在当代世界感知重大问题、表述重大问题和聚焦重大问题的职能,人文学科不能离群索居,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视而不见,不能对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型麻木不仁。他指出,新技术是当今社会许多问题之所以发生的重要根源,新技术也是当今社会许多问题得到感知、表述和解决的宝贵资源;人文学科要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强起来”有所贡献,必须与新技术密切结合,必须把自己变成新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