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一座重情重义的科研所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4-30 09:55:30
浏览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一座重情重义的科研所  
 

■徐光荣

我的文章题目本来有些长,我觉得惟其如此,才能将我对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化物所)的印象说得清晰。

而此刻,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突发奇想,照猫画虎摹拟几句想送给化物所:“惜别星海十余载,樱花频送挚爱情。渤海湾水深千尺,不及大化伴我行。”

化物所在我的心中分量很重,这源于化物所人重视两个字:情与义。

记得2005年12月,化物所原办公室主任冯埃生专程从大连赶到沈阳找到我,邀我为化物所老所长张大煜写传。那时,老所长已辞世十七八年了,为何化物所人对他这般上心?

待我来到位于大连星海广场附近的化物所进行深入采访,与张存浩、楼南泉、卢佩章、王建业、郭永海等几十位老院士、老领导、老同志促膝倾谈,并走访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后,发现张大煜院士果非凡人。1916—1989年,张大煜院士一生跨越了中国现当代史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亲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从受人欺凌的苦难岁月到繁荣昌盛的历史巨变。而他本人投身化学科研事业50余年亦功绩赫赫,尤其在催化研究中,不仅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表面键的新理论,而且在应用研究中也为国家创造了世界领先技术,在中国化学界堪称翘楚。特别是他担任化物所所长期间开创的学术民主、严谨治学的传统已成为化物所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带领老一辈科研人员开拓的重要学科为研究所乃至国家相关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培养和扶植的科研骨干,已成为研究所乃至全国相关学科的带头人,先后有近20位进入两院院士行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财富。

饮水思源,化物所人有情有义、重情重义是值得珍视的文化传统和财富。恰如我到化物所后见到的第一位领导,文静而稳重的党委副书记包翠艳所说:“在科学院倡导的创新文化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张大煜所长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都是推动研究所发展前进的动力……”

重什么情?重什么义?在我投入写作《一代宗师——化学家张大煜传》的日日夜夜,对此有了不断深入的体会。这“情”字中内涵丰盈而厚重,师友情,同志情……而首当其冲的是爱国情。我了解到,在化物所,包括张大煜、张存浩、郭和夫、陶愉生、侯祥麟、范希孟、刘静宜等,都有国外名牌大学的学历,但他们学成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却都毅然回国,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与生活条件,投入到祖国科研事业之中,这不是爱国情的生动表现吗?

至若师生情、同志情,张存浩院士的一席话说得最为中肯。他说,我们敬爱的老师张大煜“伟大的人格和学风,温文尔雅,为人谦和,对年轻的一代,他是亲切忠厚的长者,热情地关心着每一位青年……完全当得起‘一代宗师’”。

采访满头漂亮白发、这年81岁的卢佩章院士时,特别让我动情,他拿出一本自己精心编制的摄影画册,向我展示他发表于《东北科学通讯》1951年12月号上的学术论文《水煤气合成石油用沉淀铁触媒常压性能试验》,其中一页是他和论文合作者陶愉生、钟攸兰、康坦等同志在张大煜雕像前的合影。卢佩章说,这个研究项目是在张大煜所长提出并指导研究下完成的,但在1956年中国科学院评选首届自然科学奖时,他却断然拒绝在参研名单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在项目获奖后,又断然否决了给他奖金的意见。这种高尚风格,一直为卢院士与研究所的同志们所牢记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