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两弹城:历史天空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5-10 14:13:46
浏览

新华社记者任硌、袁波、李华梁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1)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正大门(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夏日川北,群山环绕,苍松翠柏。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的中国“两弹城”曾经很神秘。记者近日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被称为“精英门”的正大门上,“两弹城”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柱上刻着“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这是1984年第二代核武器试验取得成功后,时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的邓稼先满怀豪情写下的诗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3)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这是中国“两弹城”内一景(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往里走,一条条标语、一幅幅老照片,保存完好的大礼堂、将军楼、邓稼先旧居、战备防空洞遗址,让那段充满“硝烟”的红色岁月平添了几分厚重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4)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在“两弹历程馆”里,讲解员龚照怡在介绍原子弹、氢弹模型(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在“两弹历程馆”里,讲解员龚照怡正在给参观的学生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颗核航弹的模型,长3米、直径1.5米左右,后面就是它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学生们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记者看到,馆内利用声、光、电等手段,通过实物、模型、影像资料和场景复原,展现“两弹”研制工作的艰辛历程。

 

“算盘、计算尺这些文物都是激励后人艰苦奋斗的好教材。我们让文物‘回家’,让观众看到当年科研人员住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样的用具,了解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是怎样研制‘两弹’的,怎么样让中国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四川省梓潼两弹城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鲁蓉告诉记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目前存有2万多份图片资料、500多万字文字资料、3000余件实物。

 

在“两弹历程馆”的不远处是“将军楼”。1983年5月20日,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来到长卿山视察中物院,看到科学家们在大山沟里艰苦卓绝地工作,即兴赋诗一首:“二十二年难忘情,崎岖道路信踏平。屡建奇功震寰宇,更创奇迹惊鬼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2)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这是中国“两弹城”内邓稼先旧居的书房(4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