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2)
2017年寒假,张洺硕第一次到云南寻甸,走访了5个乡镇,对10所中小学的53名学校校长、老师、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深入访谈。张洺硕发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物质扶贫,物质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的背景下,很多家庭和青少年却始终跳不出传统的思想宿命论,在认知水平、价值追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发展受到局限,造成了精神贫困的现状。
回校后,张洺硕发起“醒狮行动”精神扶贫公益项目,希望为这片热忱而朴实的土地带来一些改变。2018年暑假,张洺硕带领“醒狮行动”团队,与“商小志”团队共赴寻甸,开展了为期20天、总计480课时、覆盖3000人次的青少年公益夏令营,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2018年12月,项目团队在华理奉贤校区开办精神扶贫主题画展,展出夏令营中创作的文化作品;2019年元旦,项目团队联合华理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发动华理1000余名学生与寻甸3所小学的青少年互寄明信片,致以新年的问候,为后续常态化结对奠定基础。
与张洺硕以专业知识助力精神扶贫不同的是,杨孟平在以“知识改变命运”呼吁家乡的孩子走出大山。
“总有一个人能够走出去,总有人会成功,只要我足够努力,那个人就应该是我”。2015年,来自四川大凉山的杨孟平通过“励志计划”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并以优异成绩保送人工智能专业硕博连读。从上大学的第一年寒假开始,杨孟平每年都会返回家乡“劝学”。
在杨孟平的影响下,家乡更多人相信“读书有用”论,农村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大山里的孩子也更加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2018年寒假,新华社全程直播报道了杨孟平三天三夜的漫漫返乡“劝学路”,让杨孟平的“劝学精神”影响更多的人。
感恩反哺,也是大三女生宋彦瑜的选择。来自山东农村的她,亲身感受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压力,为了帮助家乡小朋友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2017年暑假,她和朋友在镇上办起了红心辅导班——每节课仅收取学生3元补习费用,且全部用于教室租借、聘请教师等补习班的基本运作。
为了办好这个辅导班,宋彦瑜奔走于家乡各个村镇之间,去县城“三顾茅庐”请老师下到农村授课,挨家挨户宣传、招生。最终,160多名家乡的孩子受益。一个暑假下来,宋彦瑜晒成了“小黑蛋”,整个人也瘦了很多,但她脸上的笑容却更加灿烂了。
创新不止,铸就青春底色
在创新的路上,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华理的学霸们一直在路上。
刚过去的4月,令理学院大四学生陆鹏皓无比兴奋,因为他和队友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一等奖)的好成绩。对陆鹏皓来说,数学为他打开了一个无比精彩美妙的世界。
作为数学建模与大数据协会会长、数学与智能科技协会创始人,陆鹏皓与同伴一起创建多门数学课程,获得“十佳社团社长”称号;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他用专业知识制作了100多个社团的财务数据分析报表,优化了学生会和社团的绩效评定及评奖评优制度,使得评奖评优更公平公开、绩效评分更合理客观;他为理学院开发编写了第二课堂微信小程序“哆梦口袋”,大大减轻了团委在期末统计活动及志愿时的工作量;他为药学院曾步兵教授实验室编写化学试剂管理小程序,加强了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