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在重庆的奇幻人生
新华社重庆5月20日电(记者赵丹平 石龙洪 赵宇飞)从海岛到山城,从陌生到熟悉,从探路摸索到结婚生子、扎根逐梦……一群来自宝岛台湾的年轻人跨海越山,在重庆开启人生的奇幻之旅。
山城重庆是大陆中西部重要城市,近年发展尤为快速。重重山峦之上,建筑高低错落、富有层次,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山水环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光,近年来更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城市。
灯火璀璨的洪崖洞、穿楼而过的轻轨、横亘江面的一座座大桥、盘旋而上的立体交通……这些独特的景观,看在台青谢元逵眼里,既有丰厚的传统底蕴,又极具现代感,魅力与魔力兼备,让人一眼就喜欢,就忘不掉。
重庆人好吃麻辣、重油重盐,饮食习惯与台湾的清淡风大不同;加之重庆雾多、晴天少,气候与岛内差别也大。多位台青直言,刚开始颇不适应。
李天琪2006年随丈夫来到重庆,起初饮食很不习惯,可如今,一回台湾就会想念重庆味道。重庆火锅辛香浓郁、麻辣翻腾,那感觉让她很过瘾。她说,这就是重庆独特的氛围和生活方式,时间久了就会慢慢爱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重庆是一座有性格的城市。山的坚定,水的柔韧,孕育了豪爽、顽强、敢打敢拼的重庆人。
“重庆人比较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和台湾有点不一样,蛮吸引我的。”来自台湾的青年设计师钟秉杰说,与重庆人交往多了,会发现他们做事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效率很高。
重庆人的热情好客,让台青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重庆人的激情和魄力,也激励他们更努力在这个城市打拼。
来重庆之前,华启洋曾在台湾做过小学音乐教师,工作还算稳定、安逸,但却少了些激情。2007年,他到四川音乐学院深造,就读古典吉他专业研究生。
“重庆是一座亲切热情的城市,慢慢就喜欢上了。”毕业后,华启洋看准重庆的音乐教育市场,创立了“舞弦儿童吉他乐团”,开办儿童古典吉他教育培训班。
回想创业初期的艰难,华启洋颇有些感慨。培训班就设在他租住的那间楼房底层小屋,广告打出去,他整日在屋内独自弹唱,坐等学生上门。为了扩大影响,他也去公共场所办唱演。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终于打开了重庆的市场。如今,他的培训班有170多名学员,协办过多场大型演艺活动。
“延续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还帮助孩子们得到艺术熏陶,我感到很欣慰。”如今,事业有成的华启洋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陆籍的妻子与他相知相伴,全家人在重庆扎下了根。
过去,台湾青年登陆就业创业,多以沿海城市为主。随着中西部发展提速,台企、台商加快“西进”步伐,越来越多台青将目光投到中西部,重庆是重要一站。
“这里是大陆中西部对外开放前沿,不仅拥有自贸区、免税港,还是‘渝新欧’铁路的起始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年轻人在这里能够获得与全球同步接轨的视野和机遇。”在谢元逵看来,重庆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多重政策叠加效应,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且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生态好环境宜居,适合年轻人前来发展。许多在重庆打拼的台湾青年,都与谢元逵看法相同。
毕业于台大法律系的谢元逵,2013年来到重庆,最初的创业项目是台湾人最熟悉的街饮店。怎奈好吃麻辣的重庆人对甜品饮料并不热衷,加上成本控制、选址不佳等因素,谢元逵首次重庆创业,“赔了!”。
痛定思痛,谢元逵悟出,创业失败的原因是对这座城市了解不够,对市场差异理解不深。谢元逵不服输,大不了从头再来。他发现,重庆这些年正着力打造旅游城市,台湾的文创理念很受欢迎。看准这个商机,他和几位设计师朋友成立了装饰设计公司,除协助当地举办文创活动,还运用台湾经验帮助当地推进城市转型、社区改造,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