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转身”成了一位文保老兵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听杨新华说说文物保护的故事
“我在改革开放大历史中”口述史 22
2018年的我
1984年进入文物部门工作,这30多年,恰好是文物从最初人人避之不及的“四旧”,到各界关注、关心的“文化遗产”。如今,我已退休6年,回望30多年所经历的文物事业,感慨最多的是文保人要给自己划底线,面对来自各方压力时要敢于说“不”。
1978年的我
那一年我26岁,是双闸小学的一名乡村语文老师。从小喜欢古诗词,教学之余读书是最大的爱好。
采访时间
2018年11月21日
采访地点
南京秦淮区杨新华家中
本期人物
杨新华,1952年出生于南京。1984年5月至1997年12月,先后担任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科员、副局长;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任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南京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2016年1月至今,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在30多年的文保生涯中,他力保龙江宝船厂遗址,最终得以建成遗址公园;他深入挖掘驻外使节九烈士英勇抗日事迹,使安葬在南京菊花台的九烈士成为“革命烈士”;他深入研究、宣传“浡泥国王墓”,四赴文莱,并签订《备忘录》,在当地举行多场讲座。他还编著、出版了70多种南京文物和地方史志书籍。
退休后,杨新华做了一个大手术,但还是在病床上完成了《南京民国建筑图典》。
本期采写
实习生 凌雅娴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可
摄影视频 实习生 贠尔茹
文保事业“复苏”,一次借调转岗带来人生机遇
1977年,我在双闸小学教孩子们语文。7年后的1984年,南京的文物保护迎来两项划时代的工作:一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二是第一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调查。由于文物部门缺人,我被借调到雨花台区文物部门。这次偶然的借调,让我干文物干了一辈子。
走上文物岗位,我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比如文物,从过去被批判、人人避之不及的“四旧”,到提倡保护的“文化遗产”,虽然仍有重重阻力,但都在向好发展。而我刚到岗位时,当时区文化馆有位老先生王梅影带我进行文物调查,我目睹他为了保护文物不怕艰辛,面对压力敢于据理力争的做法,老先生的一言一行,对我后来的行事风格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与南京大屠杀史料调查,揭露日寇“杀人祭马”罪行
我还记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调查中,自己参与挖掘的一个史料。日军进犯南京时,分三条路线,其中有两条路线经过雨花台。1937年12月10日,日军在今天的棉花堤驻扎,驻地门口拴着的两匹战马被流弹打死,当时周围村民几乎逃走,只剩年老体弱的村民,日本兵抓了9个人,命令他们挖了两个巨大的坟坑,找来被子垫底把战马安葬,还卸下门板令9人中会做木工的人刻碑,完成安葬后,日本兵竟然残忍杀害了9名无辜村民,还将这9人头颅砍下并排放在马坟前。“杀人祭马”的罪行赤裸裸地暴露了日军野蛮的本性。
当时的史料调查,我们进行了捞网式访问、寻找,并安排、组织中小学生和乡政府与大队的团员青年每一两个星期开一次会,安排分配任务,重点关注当年的目睹者、受害者和幸存者。完整的访问总共进行了近3年,访问的人数我还记得——1138人。
从200字资料中着手发掘“九烈士”史料,为先烈正名
文物的背后是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则是维持人们情感的纽带,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凝聚力之所在。这一点,在南京菊花台公园前驻外使节九烈士墓的保护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二次文物普查的时候,我找到菊花台,发现这里很寂寞冷清,连纪念碑都没有,档案中只有不足200字的记录。我开始到处寻找蛛丝马迹,写信、发文章、登门拜访。文章发表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就这样陆陆续续地滚雪球,烈士家属、研究人员纷纷与我们联系。1986年7月6日,“九烈士”中卓还来的长女卓以佳找到了我们,我们问她能不能讲讲父辈的事迹,她痛哭流涕说,40多年了,从没有人用这么亲切的声音询问父亲事宜。每当听到国歌中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就要哭,因为这“血肉长城”中,就有父亲的血肉……
此后,我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关于九烈士的资料,最终编写成《异域忠魂》、《魂系中华》两本书。经过我们和烈士家属的共同努力,国家民政部向九位烈士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退休前15年倾力南京城墙保护申遗,测绘城墙准确长度
1998年来到南京市文物局工作后,我又与南京城墙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3月,我在报刊上提出了“南京明城墙距离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多远”,首次将南京城墙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我在南京市文物局15年,主要精力用在了南京城墙的保护和维修上,常说“我是南京城墙一块砖!”
2000年3月,成立了由我为组长的“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调研报告”调研小组。我们先后调阅相关资料1000多万字、收集相关资料100余万字,资料性照片千余张,最终完成《南京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能性调研报告》,明确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评审标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市文物局与江苏省测绘局合作,共同科学、准确地测绘了南京明城墙,并于2006年初向社会公布:南京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目前地面遗存部分为25.091公里。一个600多年都说不清的问题,有了标准答案!
曾被破坏文物的施工单位“软禁” 也曾和领导“顶牛”
雨花台区是南京的“文物重地”,但是那个年代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普遍薄弱。那会儿工地上有时白天挖土发现了文物,就用土悄悄盖上,等晚上开挖掘机碾过去。有一次,听说工地上发现了文物,我和记者一起赶到现场,施工方把我们“请”进一间屋子里“喝茶”,然后把大门反锁。一直关了2个多小时,到晚上才开门把我们放出来。
坐落于南京龙江的宝船遗址公园,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造船厂。就在2002年,宝船遗址公园却险些被用作房地产开发。当时我在市文物局任副局长,针对宝船遗址所在土地是否开发,当时领导的态度是,“文物保护部门只要负责把资料留存下来就行了,这一片荒地留着干什么?”我说这个事情不可能,龙江宝船厂遗址是目前中世纪世界最大的造船遗址,郑和下西洋是当时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几经拉锯战,宝船遗址公园终于被保住。2006年6月,龙江宝船厂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我做文物工作,想法很简单——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坚守自己的底线,对子孙后代负责。这些艰辛、遇险、争吵,现在想想都是回味无穷的“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