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行!
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年岁大的人往下看
总担心年轻人“少不更事”
年纪小的人向上看
又常常埋怨上年纪人
“只记得过去那些事”
不知道“90后”
看“70后”甚至“60后”是什么感觉
至少“70后”看“90后”
多少有些不放心
似乎那些孩子们没有吃过什么苦
也没有挨过饿
怕扛不住事
这些天
武汉疫情主战场上发生的故事
让许多人的这种想法
急速地“拐了个弯”
“90后”的送行
疫情出现后,全国大批医疗救助人员纷纷赶往武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90后”。送行场面一度十分感人,但很快就让我有些担忧。
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送行,这种送行的场面在历史上并不稀罕。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句歌词流传很广,“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那铿锵的旋律透出的都是让人热血沸腾的豪迈。在这次疫情送行中,我们却看到很多哭哭啼啼的场面,不由心生几分忧虑:这些孩子能行吗?
自古以来,夫妻和恋人之间的送行都最感人。古诗词中有许多充满愁绪的诗句都是表达这种感受的。记得八十多年前,红军长征从江西于都出发,有一位姑娘送别恋人,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结成一朵小花,绣在了草鞋上。含蓄而内敛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已经凝铸成我们性格的一部分。
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医护队伍刚刚出发,我们很快就看到,“90后”在一次次送行中表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送行方式。上海一位护士推迟了婚礼去防疫一线,爱人则悄悄塞了一张纸条,“我会给你补办一个完美的婚礼,爱你哟”,落款是充满自信的“你的帅气老公”;恋人对着即将出发的心上人,不管不顾地说:“疫情结束后,我就娶你”。想哭就哭,想喊就喊,把内心感受直白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今天的“90后”。这样的送行方式,在他们上一辈人的记忆中,恐怕是不可想象的。
“90后” 的风采
如果没有这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现在那些奔忙在抗击疫情一线的“90后”姑娘小伙子们,也许还在围着父母撒娇,甚至会为看电影、订外卖或者什么小事,与父母顶嘴生气。然而,疫情就是命令。他们赶赴抗击疫情第一线,就不再是“孩子”。
新冠肺炎疫情还处在关键时期。人们对这个病毒认识有限,救护一线更是危险常在。参与直接救治患者的医生和护士可以说与病毒“短兵相接”。这里没有硝烟弥漫,但不缺隐形的刀光剑影。冲到这个战场的“90后”都是战士,他们有着战士的勇敢,也不经意间透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质。
一位“90后”护士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她心中虽然感到“我的世界在那天全都黑暗了”,却不忘在朋友圈里发一句“加油吧,战士们”。“90后”这种近乎幽默的乐观,在抗击疫情前沿,处处展现。这也许只有他们“90后”才会有!
看看那防护服上写着的各种话语,有时候就会让大于“90后”的人忍俊不禁。在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监护室里,护士们穿戴好防护服还在背上画上卡通形象,有猪猪侠妹妹,有太阳女神,还有哆啦A梦。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个女孩竟然在自己的背上写了四个大字“胡歌老婆”。尽管是面临疫情,连空气中也可能漂浮着看不见的病毒,但什么也挡不住这些年轻人特都有的那份幽默式乐观。
这种乐观大概比“病毒”传播性强,它直接带给患者快乐,也让那些病痛中的患者在会心微笑中缓解紧张情绪,甚至增强一份信心。在新冠肺炎的隔离病房,在危重病房里,到处都漂浮着“90后”青年散发出来的这份乐观,大概也是我们抗击疫情的“良药”。
“90后”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