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乡“私家订制”妙方脱贫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15 22:08:55
浏览

  这两天,仲文云最开心的一件事儿就是在西安读书的儿子仲旦增安杰工作有了着落,“孩子上学这么多年来,享受了国家的很多优惠政策,今年六月底他毕业以后就要直接工作赚钱贴补家用了。”

图为3月10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将军沟村的康海熬和老伴儿陈明秀在家休息,他们与有智力缺陷的小儿子一起生活。一家人靠种地养牛、在村里打工、当护林员每年有近4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脱贫致富。/p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图为3月10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将军沟村的康海熬和老伴儿陈明秀在家休息,他们与有智力缺陷的小儿子一起生活。一家人靠种地养牛、在村里打工、当护林员每年有近4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脱贫致富。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今年44岁的仲文云来自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三角城村,因为缺技术在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除了妻子和儿子外,还有年过七旬的母亲。

  “家里的20亩地里种了土豆、青稞等作物,但是也仅够一家人吃,没有多余的粮食用来卖。每年农闲的4个月,我和妻子外出打工能赚一万多元(人民币,下同)。”

  仲文云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除了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外,还通过每人5400元的到户产业项目资金购置了3头西门塔尔牛进行养殖。

  “最开始的时候,妻子还会外出务工,我在家种地养牛,后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我一个人养牛已经忙不过来了。”仲文云说,2019年一家人收入了5万多,还通过“530信用贷款”修建了新牛棚,现在家里有29头牛,今年他还打算通过贷款再扩大养殖规模。

图为3月10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三角城村的仲文云在家中的牛棚里喂牛。/p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图为3月10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三角城村的仲文云在家中的牛棚里喂牛。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据三角城村驻村第一书记曹守林介绍,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所以每家每户的脱贫策略也有所不同,仅产业发展这一项就有西门塔尔牛养殖、肉猪养殖、蛋鸡养殖和土豆种植。村子里还组织开展了驾驶技能、挖掘机技能、创业、电子商务、电焊等技能培训班;安置贫困群众从事护林员、护草员公益岗位。

  离三角城村仅有3公里远的将军沟村却有着不同的脱贫路径,将军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春元说,村子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通过中藏药种植和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67岁的康海熬和老伴儿及有智力缺陷的小儿子一起生活,康海熬除了平时养牛和种地外,还会在村子里打零工,卖牛和打工的收入近2万元;老伴儿陈明秀在村子里的中藏药种植合作社拔草,夏季有2000多的收入,而小儿子康生文在村里当护林员,每年有14000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