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北海兴县张常丰村:盐碱滩贫困村的蜕变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16 01:07:45
浏览

  中新网沧州4月15日电 (肖光明 张帆)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位于渤海之滨,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相望。虽是沿海地区,但这里盐碱地面积广大,土地贫瘠低产,过去曾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近年来,海兴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成功“摘帽”,该县张常丰村的致富事迹就是其中代表。

王金明创新面花类型,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了月销售收入9000余元。 张帆 摄

王金明创新面花类型,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了月销售收入9000余元。 张帆 摄

  曾经的张常丰村是海兴县贫困户较多的村庄,土地贫瘠且属旱地,小麦亩产只有300斤,加上种植分散,平均每亩地年收入仅350元左右。加之该村一直没有规模型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得益于国家信访局的定点帮扶,如今的张常丰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2000多元增长到7500元,2019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张巍婷是国家信访局督查室三级调研员、博士,2018年主动请缨来到张常丰村挂职村第一书记。然而,初到张常丰村的张巍婷并不被村民看好。村民对她说,“村里的事,你不懂。”

图为王金明正在制作面花。 张帆 摄

图为王金明正在制作面花。 张帆 摄

  据张巍婷回忆,刚开始她并不急于编制规划上项目,而是多向村民求教,补足自身结构性知识与经验的短板,用她的话说就是要先“接地气”。此外,她瞄准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等问题抓党建,制定了村“两委”分工方案,明晰工作职责,开通微信公众号,使得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这些问题解决后,张巍婷又盯上了村里的“能人”,培养致富带头人。

图为张常丰村的村史馆展示了过去村民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的“老物件”。 张帆 摄

图为张常丰村的村史馆展示了过去村民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的“老物件”。 张帆 摄

  张常丰村“卡通面花”制作人王金明从小就喜欢美术,张巍婷鼓励他创新面花类型。现在,他制作的果蔬面花供不应求,实现了月销售收入9000余元。

  擅长做辣椒酱的“辣椒姐”代淑凤,平常做辣椒酱只是送给亲戚朋友。张巍婷引导她把做好的辣椒酱用玻璃瓶包装放到商城上卖,每斤卖到40元,一个月能卖二百瓶,不但还清了外债,还当选了村妇联副主席。

张常丰村受邀来到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张常丰村村民提供

张常丰村受邀来到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张常丰村村民提供

  手工挂面加工户马玉娟,如今成为村电商中心主任,她参加了全国农产品展销会,在齐鲁卫视出色地讲述了张常丰扶贫产品的故事。还有“面条哥”齐福田、“黑麦大王”刘树海等10余户致富带头人,带动并影响了更多的村民致富。

  通过努力,张巍婷带领村民推出了以石磨面粉、面花、面条“三面旗”和牛肉酱、辣椒酱、黑豆酱、芝磨酱“四缸酱”及瓜果等为主的一系列不打农药、不浇水的盐碱旱地特色农产品,并注册了“张常丰”牌商标。

  据“黑麦大王”刘树海介绍,盐碱旱地的特点就是不浇水,全靠降雨,这样长出来的农产品营养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