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记录了疫情时刻,也描述了医者仁心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5 11:09:34
浏览

  这些作品记录了疫情时刻,也描述了医者仁心

  在人类从野蛮通向文明的道路上,无数医者如同暗夜里的提灯者,帮助病人走出苦痛的沼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古训。

  而此次新冠肺炎战“疫”之中,广大医护人员的表现,更是完美地实践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论中国》中的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青睐·云课堂”第六期,王建南老师与大家一起赏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医疗行业救死扶伤高尚行为的杰出美术作品,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到勇敢者的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进一步体会“医者仁心”的主题如何经历艺术化的处理。

  西方篇

 

  在本期“青睐·云课堂”的第一部分,王建南老师先为大家介绍了几幅与瘟疫有关的西方经典油画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串联起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死神的胜利》描述黑死病惨状

  说起历史上的瘟疫,最为恐怖的非“黑死病”莫属,从1347年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仅为其人口的5%。

  历史上关于“黑死病”的绘画作品很多,王建南老师向大家推荐了十六世纪欧洲绘画大师老彼得·勃鲁盖尔创作的《死神的胜利》:“这幅画作创作于1562年,老彼得·勃鲁盖尔非常善于画大全景式的图画。他的画面无所不包,像风景、建筑物、船、车马、各种各样的人物,甚至是农民所使用的农具等等,他都会事无巨细地描画出来。画面中,死神骑着骨瘦如柴的战马,带领着骷髅兵向人类发起冲击,人类已经不堪抵抗,一副世界末日的样子。老彼得·勃鲁盖尔特别痴迷于画这种大全景,这样的绘画风格正好适于他来表现一场大瘟疫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灾难。”

  《阿什杜德的瘟疫》记录古罗马的安东尼瘟疫

  法国17世纪的代表画家尼古拉斯·普桑在《阿什杜德的瘟疫》中记录了古罗马的安东尼瘟疫。公元2世纪中叶,古罗马暴发了一场大瘟疫,亲历者盖伦医生记录了患者的症状:剧烈腹泻、口渴难忍、手脚溃烂、皮肤流脓……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因此而死,画家尼古拉斯·普桑还原了惨状:到处都是散发着臭气的尸体,他们无人掩埋,腐烂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而幸存者以手掩鼻,神色戚戚。

  王老师介绍说,尼古拉斯·普桑的这幅《阿什杜德的瘟疫》创作于1630年,作为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最为重要的画家,在西方绘画史500年历史中,普桑堪称法国的“学院派之父”。1648年,在他功成名就的晚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前身——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正式成立,西方绘画从此开始以讲堂授课的方式教授绘画知识与技能,并以此招揽与培养学生。

  王建南老师表示,尼古拉斯·普桑遵循的绘画方式沿袭于文艺复兴,“构图、透视、色彩与明暗的表现技法,都取自于文艺复兴时期众多大师的努力。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拉斐尔油画,在法兰西皇家艺术学院成立后,他的作品成为重点学习的对象。普桑把拉斐尔油画的绘画原理学到了手,再通过他的绘画作品,传递给法国人。”

  具体到《阿什杜德的瘟疫》,这是典型的学院派的绘画风格,画面非常稳定,有极严谨的透视感。“我们可以看到近大远小的比例,前面的景物,右边建筑物一层一层的台阶,左边呈现出一根古希腊爱奥尼式的柱子撑起的大殿。再往后看,建筑物鳞次栉比,逐渐缩小,一直到远处的天空,这是一件标准的文艺复兴时期具有鲜明透视效果的作品。除了这种规范的透视法构图之外,普桑还表现了塑造人物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前景的人物处于瘟疫的折磨之中,有人已死去。可以看到正中间有个孩子,他还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趴在她身上哭嚎,女人的丈夫及家人处于悲痛欲绝之中。既刻画了人物的动态,也表现了静态。从前往后,人物的比例同样逐渐缩小,让我们感到整个城市笼罩在瘟疫之中。这种绘画风格,我们把它称之为‘历史性绘画’,就是通过绘画讲述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大事件,从而为后人获取历史经验与教训提供启示。”

  《圣洛奇请求圣母治疗瘟患》

  讲述鼠疫袭击亚速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