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县农村妇女双手拓开致富路
从“灶台”到“非遗”舞台——宁夏海原县农村妇女双手拓开致富路
海原县关桥乡关桥村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冯英在创作剪纸作品(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稳玺 摄
新华社银川5月1日电题:从“灶台”到“非遗”舞台——宁夏海原县农村妇女双手拓开致富路
新华社记者杨稳玺
“找你妈要钱去,你妈现在挣钱呢。”谈及学习回绣后的最大感触,关桥乡关桥村30岁的李学兰惟妙惟肖地模仿着丈夫的话语,引得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姐妹们笑声一片。曾经整天“围着灶台转”,没有收入,只能伸手要钱的她们,走上“非遗”舞台后,用双手拓开了脱贫致富路,撑起了家中收入“半边天”。
因为经常劳作,导致双手骨节粗大;时常浸泡冷水又缺乏养护,手背出现明显皴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那栩栩如生的回绣牡丹、剪纸锦鲤,竟出自这一双双干“农家粗活”的手。
关桥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当地山大沟深,和大城市相比,这里“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依然浓厚。问及以前的生活,李学兰们异口同声表示,以前每天就是洗衣做饭、喂牛下地。
当地不少妇女也想过改变,但受文化程度和现实条件所限,近处找不到合适活计,出远门又放不下家人。合作社理事、关桥村村民冯英说:“一开始动员,大家都不相信。不敢想能在家门口,通过绣花、剪纸把钱挣下。”
2019年6月,海原县的对口帮扶单位——华润集团在关桥乡关桥村建设的海原华润希望小镇竣工,村里的烂土路成了硬化路,广场上健身器材、儿童娱乐设施应有尽有……旨在帮扶当地妇女就业创收的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随即开课。
刚坐到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的合作社教室时,冯英、李学兰等人颇为不适。“针都捏不住”,李学兰说:“这首先是个细心活,人一开始都坐不住,静不下心来,穿针走线要不针掉到地上,要不把手扎得流血。图案缝不好,粗细不一致,手眼不协调,毛病多得很。”
静不下心、坐不住就强忍着,家里再忙都不能落下一节课,回家都带上工具继续学……仅仅半年时间,她们的技艺就已颇为成熟,每周收入在1000元左右。
“剪纸、回绣是海原县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海原回绣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原华润希望小镇董事马强说,目前合作社产品销路主要为华润集团消费扶贫和当地酒店订购等,合作社现有成熟女工30人左右,下一步将进一步增加人数、打造品牌,探索市场化发展。
近年来,海原县越来越多的妇女从“灶台”走上“非遗”舞台,用双手拓开了脱贫致富路。目前,海原县非遗创业孵化基地已孵化“非遗”专业合作社12家,带动744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走上“非遗”舞台已近1年,除去给孩子、丈夫、父母的零花钱、礼物外,李学兰还用劳动所得给家里买了冰柜、抽油烟机等家电。她自豪地说:“咱凭劳动挣钱,给家里花,硬气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