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七小时!一头搁浅中华白海豚成功脱困记录
近日,本报采访制作的视频《泥滩中紧紧依偎7小时,一头中华白海豚成功脱困》上了热搜,被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之声、环球网等上百家媒体和政务号转发,阅读量迅速破千万。
这个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的海边。
5月3日8时55分,台山市公安局广海派出所接110警情称,在广海镇烽火角往白宵围方向浅水区,有一头中华白海豚搁浅。听到这个消息,民警钟伟杰心头一揪。在海边长大的他,从小就听说过中华白海豚的故事。能与300多头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妈祖鱼”的珍稀物种相伴,是台山人的骄傲。放下电话,钟伟杰与4名同事立刻驱车出发。
9:20,救援开始。与报警渔民汇合后,钟伟杰发现白海豚的搁浅位置离岸边还有100多米,自己也不具备野生动物救助的专业技能,怎么办?看着泥滩上苦苦挣扎的生命,钟伟杰的表情有些凝重。出于安全考虑,钟伟杰安排两位不熟水性的民警在岸上值守,联系保护区请求支援。他则和其余两位民警脱掉鞋袜,深一脚浅一脚地涉水前行。
淤泥质地松软,踩一脚就能没到小腿,他们只能小心翼翼摸爬;水体浑浊,钟伟杰和同事的脚都被蛤蜊划了口子。100多米的距离,他们忍痛走了十几分钟。靠近了白海豚后,还面临着关键问题,怎么救?“我知道海豚是哺乳动物,要靠头顶上那个呼吸孔呼吸,我们就先把它的头抱起来,防止窒息,坚持到专业人员赶到。”钟伟杰说。
10:00,骑着摩托车的钟锦泽到场。钟锦泽是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与白海豚相伴已有十多年。正在值班的他接到求援后跨上“坐骑”就走,疾驰向30公里外的事发地。道路两旁的景色不断变化,但萦绕在钟锦泽心中的始终是一个画面。“我想到了去年9月遇难的那头中华白海豚。它误入内河深处,救援难度非常大,连续救援了9天还是失败了。”
停好车后,这个面庞黝黑、体格健壮的汉子二话不说就蹚入水中。“泼水降温,注意不要泼到呼吸孔上”“拿衣服给它盖一下,防止晒伤”“挖下面的淤泥,多腾点空间”……30多度的高温下,钟锦泽和民警一道,拓宽着中华白海豚的生命通道。
12:00,日头正烈。保护区正在休假的工作人员从珠海、鹤山、新会等各地陆续赶到,接替了奋战已久的民警。而钟锦泽连续抱着白海豚上百斤的头部数个小时,双腿已经抽筋,仍不愿放手。救活这头白海豚,是他此时唯一的信念。
这么多人在场,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把白海豚抬回海里?面对不少网友的质疑,保护区工作人员冯抗抗解释:“这头中华白海豚体长2.5米左右,重300多斤,算是个庞然大物,在泥滩中靠人力很难搬动。救助搁浅白海豚有个原则,就是不强行搬动,否则很容易弄伤它的胸鳍、背鳍和尾巴,划伤皮肤,造成二次伤害。最好是维持它的生命体征,借助涨潮,让它自主离开。”
在救助过程中,由于白海豚的剧烈挣扎,工作人员也险些被撞飞。
13:30,开闸了。围观白海豚救助的人越来越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白海豚缺水,就有村民打开了自家鱼塘的闸门。一群年轻小伙奔进泥滩,徒手挖掘水道,想把水尽可能多引向白海豚搁浅的地方……虽然水量微不足道,但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眼眶都有些湿润。
14:00,有工作人员带来了担架布。这种特制的救援器材开有两个孔,能够穿过海豚的两个胸鳍,有利于它恢复正常的体态,也有助于小范围的搬运。
15:00,涨潮了。钟锦泽和同事们尝试将中华白海豚往水较深处转移。每推动白海豚向前移动十几米,他们都要停下来喘几口气。随着水深超过半米,救援人员撤掉了白海豚身上的担架布,尝试让它适应环境,能否游向深处。但由于水深的原因,白海豚的游动仍有些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