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手撑起半边天!这位独臂女干部成了“全村人的希望”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8 13:06:32
浏览

  五根指头快速在键盘上敲打,录入贫困户信息资料,单手整理脱贫攻坚材料,上山查看扶贫产业种植地情况……

  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沙营镇纸厂村,34岁的村委会副主任张兴燚,每天就靠着一只手有条不紊地做着这些工作。

  因车祸失去右手的她,7年前还在因为自卑不敢出门见人,7年后,她已蜕变成为村里发展领头人。张兴燚说:“虽然失去了一只手,只要活着,肯去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张兴燚在刺梨基地查看刺梨长势。/p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张兴燚在刺梨基地查看刺梨长势。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27岁遭遇人生“滑铁卢”

  张兴燚并非天生残疾,2012年以前,她在广东打拼,做过车间普工、文员、业务员、销售管理,月薪上万,结婚后有相爱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

  一场意外事故,让她遭遇人生“滑铁卢”。

  2012年冬天,27岁的张兴燚因怀孕回家乡养胎,2013年初,孩子满月不久她就遭遇车祸。

张兴燚。/p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张兴燚。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张兴燚从车祸中醒来时获知,自己的右臂已被截肢。随后,曾答应过要生活一辈子的丈夫要求离婚,自己要一个人抚养刚满月的儿子。

  再谈起那场车祸,张兴燚说,更多的是释怀,就当是人生的经历。

  手术后的张兴燚,和丈夫办完离婚手续,就带着孩子回了娘家,母亲每天换着法子安慰张兴燚。但手术费用掏空了家底,还欠了债,张兴燚自身营养跟不上,孩子只能吃奶粉。

  从月薪过万到零收入,巨大的生活落差让张兴燚灰心丧气。“没有收入,小孩的吃喝拉撒都得用钱,当时心里满满都是绝望。” 张兴燚说。

张兴燚和母亲。/p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张兴燚和母亲。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比生存压力更难克服的,是来自心理上的压力。从医院回到家后,村里有淘气的小孩见到就会指着她说:你看这个人,只有一只手。

  异样的眼光让张兴燚在手术后两个月里都不敢出门,因为怕父母亲伤心,她只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悄悄流泪,甚至想过一死了之。

  遭遇车祸少了一只手,做手术欠了外债,出了院丈夫又一走了之,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要养,生活一度看不到希望。

  然而,家人对她却不断地鼓励和关心,看着年幼的孩子,张兴燚只能慢慢克服心理障碍。

  7年的时间里,张兴燚把孩子抚养长大,还恢复了从容自信,带着当地村民一起脱贫致富。

张兴燚在纸厂村综合服务中心。/p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张兴燚在纸厂村综合服务中心。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村干部将独臂女拉出绝望

  “快点走,该上班了!” 张兴燚对第一天上班的场景记忆犹新。时任纸厂村村主任刘凡武和副支书李孝华来张兴燚家送救济粮,“顺道”将张兴燚拉上车,把她带到村委会办公楼上班。

  原来,发生事故之后,张兴燚因要起诉车祸肇事者,去县妇联寻求法律援助,结识了关岭县妇联副主席罗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