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陈岛的智慧“治理经”:末梢神经延伸百姓周边事(2)
“早市其实时间不久,慢慢养了一段时间的习惯,后续就简单多了。现在基本都集中在海鲜大卖场那边,收摊后,他们还会打扫一下卫生,挺欣慰的。”胡珂溢说。
安全隐患这块,很多工程车的砂石、泥土抛漏,要第一时间沿路打扫。
“这里基础设备很差,渔民长期在渔船马达轰鸣声中工作嗓门也比较大,乍一看好像不好沟通,但这里民风很淳朴,民众很善良。海岛节奏慢,待久了,心都会安静下来。”胡珂溢说。
垃圾分类监督员。 丁玲 摄
垃圾分类:“情感投资”比讲100遍律法有用
说起谁起得最早,大陈岛上的垃圾分类监督员们说:“我认第二,你们谁都不敢说第一。”
曾经的大陈岛,垃圾落筐很难,多年的生活让老百姓习惯性随手乱扔,屡说不止、屡教不改。潘保富他们组建了一个小团队,从宣传开始做。挨家挨户发放小礼品,让人人都知道,从垃圾落筐做到垃圾分类。
4名垃圾分类分拣员、2名垃圾分类监督员,手把手教导老百姓去处理垃圾。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都要进行评比,再综合月度、季度和年度的成绩,发放大奖。日常小奖,也不落下。
自觉慢慢开始了,习惯渐渐养成。老百姓说,“门口贴着成绩单呢,老是得不到奖品,我不要面子的?”
小团队每天凌晨4点半开工,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并打分评比。如今,海岛地上的垃圾基本上不见了。当初的小团队,每个月也会抽出一两天,和保洁公司一起综合这段时间垃圾分类、落筐的情况。
“岛民淳朴,一定要以情执法,用‘情感投资’比你讲100遍法律法规都有用。”潘保富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