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海上丛林”,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08 16:04:11
浏览

留住“海上丛林”,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近期,成群的鹭鸟在海南临高县新盈镇的湿地和红树林觅食、飞翔、嬉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指出,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少,到2050年,遍布各地海岸的红树林或将无法承受海平面上升之重,最终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消失。这一预测,引发许多环保人士的关注。然而,被誉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所面临的威胁不仅如此,人类在大量海岸线周边的围填海、造堤坝等沿海开发活动阻断了红树林向内陆迁移的空间,“前淹后断”导致的总体衰退危险正不断逼近。

  2000年以来,我国已开始采取行动,目前,我国成为极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但上述威胁仍然存在。那么,红树林和其涵盖的生态系统有何重要作用?为何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海岸卫士”“造陆先锋”和“生物乐园”

  红树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浅滩上的稀有木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北纬25°~南纬25°之间。虽称“红树”,但它并非红色,本是绿色,有些名字只因人类可从其富含丹宁的树皮中提炼红色染料。人们通常说的红树林则指的是红树及其生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研究员范航清介绍,全球红树植物现有72种,2015年时统计的总面积约相当于我国山东省大小。我国红树林面积约相当于全球总面积的1.7%~2.3%,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港澳台的海岸线上,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功能上看,红树林有净化、防浪、维护生物多样性、固碳、促淤造陆、旅游、科研教育等多重作用,因此,被人们形容为‘海岸卫士’‘造陆先锋’。”范航清说。红树林可对陆海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属、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富集,并可促进悬浊物的沉积,净化作用突出。同时,单位面积红树林的固碳能力是热带雨林的6倍,是全球的固碳热点,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作用。

  红树林致密的林冠和强大的根系是热带海岸的第一道防线,防风防浪护堤作用显著,有测算显示,一千米红树林分布的海岸线每年可提供约价值8万元的台风灾害防护效益。它同时也可减缓水流,促进悬浮颗粒物沉降,保护了陆地不受海水侵蚀。此外,红树林是迄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统计显示,中国红树林湿地单位面积的物种丰度是海洋平均水平的1766倍,其中物种约3000种,可谓“生物乐园”。

  “可见,红树林具有很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在世界16种主要生态系统中排名第四。”范航清说。

  我国红树林“先减复增”但仍面临威胁

  然而,近50年来,由于围海造地和围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红树林却已经消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廖宝文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90年代的40多年间,我国也已损失了73%的红树林,直到2000年左右,开始了对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

  范航清介绍,近20年来,我国采取行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目前建有不同级别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30个,全国红树林保护区面积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72.71%,远远超过全世界25%的平均水平。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红树林湿地面积为34472.14公顷,其中有林面积25311.8公顷,比2001年有林地增加了14.92%,成为世界上极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