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丛林卫士”:像看待生命一样看待生态
“这里常常打雷,就是不下雨,那雷就像在头顶打,吓人得很。”15日,谈及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干打雷不下雨”的奇异现象,甘河林业局的驻防队员刘松涛如是说。
克日,内蒙古大兴安岭2天内产生21起丛林雷击火,被誉为“丛林卫士”的林业打火队员们无心贪恋原始林区的迷人景致,时刻保持鉴戒。在他们心里,看待生态如同看待生命。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是我国最大的独一会合连片未开拓的原始林区,这里山高林密、偏远无路、人迹罕至,但地下矿藏富厚,具有极强的引雷浸染,是干雷暴频发的地域。
5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甘河林业局40名打火队员驱车460公里,正式进驻北部原始林区乌玛林业局乌龙干林场靠前驻防。
“登上防火运兵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里固然信息阻断、驻防条件恶劣,可我们不怕!“甘河林业局防火办主任刘万春刚强地说,“像掩护眼睛一样掩护生态情况,像看待生命一样看待生态情况。”
7月4日,乌玛生态成果区产生雷击火,前线总批示部坚决采纳机降方法向火场投入扑火队员,甘河林业局40名驻防队员第一批空降进入火场,并采纳“多点打破、分段夹击”的战术迫近火魔。
“一进火场,我们就突击打了近2公里,一刻也没延误。”本年44岁的扑火一中队队长张坤是一位扑火的“少帅老兵”,谈及扑打山火他最有讲话权。
据相识,这里大大都扑火队员由于年数偏大,都遭受着体力、耐力和意志的极限挑战,持续战斗了12个小时,没有一小我私家掉队。
火场第一夜是最要害的时刻,地形巨大使队员们只能在山高林密的北部原始林区举办徒步放哨。有的队员面颊被树枝划出血痕,有的脚底板磨出血泡,尚有的被蚊虫叮了浑身包……
队员杨端义说:“打火时不以为累,清理火场的时候靠在树桩下就能睡着,但听到噼啪着火的声音,又顿时惊醒,继承扑打余火。”
每一次毁灭山火都是经验血与火的检验,而回到驻地,许多趣事却真实沉淀了人与自然调和相处的厚重蕴意。
在进驻北部原始林区乌玛林业局乌龙干林场后,做饭大家傅刘利城市将新鲜的肉类放到河水中保鲜,他向记者报告道,一次他去河滨取肉,正巧看到一头近400斤的棕熊趴在河滨啃猪肉。
“人熊相遇,我已经六神无主,双腿不听使唤,而棕熊则边嚼食口中的猪肉边淡定地看着我,然后回身渐渐消失在密林深处。”刘利说,“也许它心里也大白我们也是热爱着这片丛林的。”
更有甚者,棕熊一家“三口”拜访驻防队,翻找队员会合埋掉的食物垃圾,在队员们的练习园地悠闲踱步,累了困了就在阴凉处小憩……
每年的靠前驻防,都是一场务林人与火警之间的非凡较劲,也是一次人与大自然调和相处的悠扬颂歌。队员们说,每次扑打山火回到营地,总能听到山里的野禽不时发出阵阵欢畅的鸣啼声。(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