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披发文化清香(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8-06 10:58:51
浏览

  绘声绘色的蒙古族皮雕画、形态各异的蒙古族毡绣、活龙活现的面塑武艺……在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非遗活态传习展示馆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引来浩瀚旅客立足。

  “今朝小镇已有30多位非遗武艺传承人,非遗项目入驻高出80个。”小镇首创人贾雄伟长短遗项目蒙古族皮雕画代表性传承人,他生于汉族皮匠家庭,长于敕勒川大地,熟悉蒙汉两族风俗糊口。通过多年进修实践,把握了蒙古族传统皮雕画武艺,并将蒙汉两族武艺融合,形成奇特的创作气势气魄。

  在贾雄伟看来,非遗武艺必需在传承中创新,“已往的武艺以糊口性为主,适应时代更需加强艺术性。”如今,小镇为所有入驻的传承人免费提供事情室,订单研发非遗文创产物,传承掩护武艺的同时,盘活非遗财富链,发动周边农牧民配合致富。

  61岁的贾茂田,是金属丝编与面塑两项非遗武艺传承人,除了在小镇展示武艺,他每年都要走进学校、社区等传授武艺,“但愿通过我们的尽力,让更多人相识并爱上它们,让祖辈的武艺一代代传下去。”如今,非遗小镇已成为内蒙古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去年欢迎了7万名中小学生旅行体验。

  位于大兴安岭深处的阿尔山市白狼镇,内地人曾操作白桦树皮、松树皮、松塔、苔藓等作原料绘成一幅幅天然画,这就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狼林俗树皮画。

  为了让传统树皮画抖擞新风范,内地依托当局支持开办了林俗文化公司,树皮画非遗传承人李艳红被聘为讲师,创办树皮画培训班传授内地贫困户妇女建造武艺。

  “我们将蒙古族文化、林区美景等融合在创作中,让它走进千家万户。”李艳红说,这不只能使武艺获得传承,还能发动周边村民务工增收。

  连年来,内蒙古成立健全非遗掩护传承体系,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流传勾当,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打算”,重点对贫困旗县传统工艺类传承人群及从业者举办整建制培训,近5年已培训60余期5000余人次,并设立传统工艺事情站7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8个,促进了民族传统工艺振兴,并助力精准扶贫、村子振兴。

  文旅融合高质量成长——

  吃上文旅饭 迈向新糊口

  碧瓦白墙的中式花圃院落中,还坐落着两座白色蒙古包。入房逐一探看,现代式、原始式、农家式等种种气势气魄的房间全有,这是“80后”女人郭晨慧在故乡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七倾地村设计制作的新式村子旅游民宿。

  郭晨慧大学结业在北京事情了10多年,由于想念老家食材的味道,便实验将老家特色农产物在线上销售。

  “起初只想把老家的绿色食品带给更多人品尝,没想到生意越做越红火。”郭晨慧笑着说。她将老家的“后旗红”土豆等特色农副产物尺度化称重,搭配特色包装设计上线,功效供不该求,去年销售额达800多万元。

  “线上买的人多了,总有人问我,你老家有啥既能吃到美食、又好玩的处所?”郭晨慧想到气势恢弘的乌兰哈达火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萌发出返乡创业的动机。

  依托火山、草原,郭晨慧如今在老家策划起村子民宿旅游。美术设计身世的她将村中的两间院落做了新式改革,并在网络平台推广,去年夏天一开业便被预订一空,“此刻我们形成了线上特色产物销售、线下民宿餐饮旅游为一体的良性互动,本年估量全部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

  牧民巴图格西家住伊金霍洛旗布拉格嘎查,同样依托周边景区办起了牧家乐。“20多年前,全嘎查只有五六家小型蒙古包牧家乐,局限小、旅客少、收入也很低。”巴图格西说,跟着内地基本设施不绝完善,当局帮扶,“此刻嘎查牧家成功长到65户,我家的牧家乐也翻新扩大了,年年被评为星级牧家乐。”巴图格西家去年收入达几十万元。嘎查也创立了度假村,人均增收两三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