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变绿记”宁夏篇:众志缚沙数十载 万亩绿洲展新颜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8-14 01:24:48
浏览

  “毛乌素变绿记”宁夏篇:众志缚沙数十载 万亩绿洲展新颜

  【编者按】

  横亘陕西、内蒙古、宁夏三地的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旧日的毛乌素,黄沙漫天,“沙进人退”。新中国创立后,颠末几代人数十年的管理,如今的毛乌素要地,林木葱茏,绿色已成主色调。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人沙调和”,毛乌素变绿的奥秘是什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论提出15周年之际,人民网记者深入陕蒙宁三地,探访内地干部群众,推出“毛乌素变绿记”系列报道,揭示三地的治沙办法、成效,用一份“毛乌素治沙样本”报告新时代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毛乌素变绿记”宁夏篇:众志缚沙数十载 万亩绿洲展新颜

 

  (注:干旱区的流沙会萃称为戈壁,半干旱区的流沙会萃则称为沙地。)

  沙,对付宁夏来说,既是拘束又是奉送。20世纪60年月,宁夏的沙尘天气年均到达60天,20世纪70年月甚至到达79.2天,这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的地皮荒野化制约着宁夏的成长;如今,沙坡头、沙湖、黄沙古渡,这些以“沙”为资源的景区,每年吸引着四海来宾,敦促宁夏文化和旅游高质量成长。

  本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查时强调,要安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管理,优化疆域空间开拓名堂,继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守卫战,抓好生态情况掩护。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人沙调和,从“灭亡之海”到“广袤绿洲”。宁夏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持之以恒搏击荒野初心不改,书写绿色传奇,前赴后继缔造了管理毛乌素沙地的“宁夏履历”,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糊口之美,刚强不移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成长为导向的高质量成长新路。

  沙进人退:从“漫天黄沙”到“人迹罕至”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抬脚不见踪。”这是盐池老乡影象里的一段顺口溜。上世纪90年月的盐池县,一年中扬沙天气就占了三分之一。

  “你能想象到白日伸手不见五指吗?”对付盐池县冒寨子村村民冒琪而言,1983年的那场沙尘暴迄今还念兹在兹。当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沙尘暴囊括了盐池县,这场风暴造成了盐池县4人灭亡,8人受伤,两万多只羊畜失踪、灭亡。“风沙吹过,村民第一时间冲到地里急救庄稼。只见有的秧苗被沙子挡住,有的直接被连根拔起。”70岁的冒琪说。

  毛乌素沙地在宁夏境内漫衍面积1102.5万亩,占毛乌素沙地面积的12.32%,占宁夏沙化地皮面积的59.8%。宁夏东部的盐池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全县曾经52%的地皮被毛乌素沙地侵占,75%的人口和耕地根基处在荒野化之中。

  同样在盐池县,有一个曾被称为“戈壁村”的刘窑头村。老支书刘占有给我们回想了其时的情景:一场沙尘暴事后,家家户户院里堆出半米厚的沙子,沙子堵住了门,只能从窗户跳出去。庄稼每年都要种上好几茬才气有微薄的收入。

  那些年,毛乌素沙地边沿荒野化日益严重,肆虐的戈壁,以每年几十米的速度向宁夏西南部灵武地域侵袭。

  “出门没有路,根基全靠走。”灵武白芨滩国度级自然掩护区打点局大泉打点站职工张学云回想:“任何交通东西在这片沙地里都是‘放置’,一场大风刮过只能靠两条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