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侨港侨民眼中的幸福变迁
新华社南宁8月18日电 题:海之畔,吾之家——广西北海侨港侨民眼中的幸福变迁
新华社记者向志强、潘强、黄庆刚
从飘摇不定到居有所安,从身无分文到收入稳步增加,从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的荒滩蜕变为渔业重镇……40多年来,一群漂洋过海的侨民书写着广西北海侨港镇的新篇章。
“海上漂来的部落”扎下根
“渔民曾经糊口难,日晒雨淋驶帆船,担惊受怕过日子,漂洋过海居无安。”唱起熟悉的咸水歌,62岁的越南归侨卢瑞星眼中闪出了泪花。
卢瑞星地址的北海市侨港镇是中国西南沿海最大的侨民安放点。侨港镇的“侨”即侨民,“港”即海港。全镇总人口1.8万人,个中归侨侨眷占95%。
“来到北海后,我们才有了本身的家,安宁下来过日子。”卢瑞星说,他们一家在外洋流落了20年,1978年全家乘小船漂到北海,内地当局为他们布置毛毡房作为过渡房,免费提供柴米油盐等糊口必须品。
同卢瑞星一样,73岁的周胜林一家也是40多年前摇着帆船木船,漂过茫茫海疆来到北海。
“以前这里没有港,就是一片荒滩烂泥塘,安放归侨才开拓,建树了渔港安放房。”周胜林说。1979年,中国当局在侨港镇建树55幢安放楼,安放了7000余名从越南等国回来的华侨。自此,这个“海上漂来的部落”在北海扎下了根。
侨港镇党委有关认真人说,颠末40多年的成长,侨港镇侨民糊口不绝改进,镇里贸易处事、医疗卫生、文化教诲等基本设施健全,侨民把家和心都何在侨港镇,这里酿成欣欣向荣的新侨乡。
从荒滩到渔业重地
“侨港此刻已经成为北海重要的渔业出产基地和水产物加工基地。”62岁的渔民梁振光说。
1978年梁振光一家8口人刚从越南回来时,整个产业只有一艘小风风帆,只能在浅海功课,天天最多能挣十几元钱。在当局的辅佐下,他们贷款购买了大功率渔船闯深海。20世纪90年月,他家的渔船到达3条,如今已用上现代化的机器船。
“从小风风帆到现代化的机器船,这是我们其时想都不敢想的工作。”梁振光说,船具换代进级后,水产物的捕捞量和收益越来越多,糊口条件也越来越好。
改良开放之初,全镇只有600余艘帆船小渔船,此刻已经成长为千余艘大功率灵活渔船。传统近海捕捞已向远洋迈进,渔业年产量10多万吨,总产值近20亿元。如今侨港形成了以渔业出产为主、海产物加工为辅的经济成长名堂。
“如今侨港的水产物加工阔步成长,建成侨港半岛水产物加工区,从建镇初期仅有2家小型企业成长到此刻拥有20多家企业。”侨港镇水产协会会长吴方权说,侨港形成了“产、工、供、销”为一体的海产中心,产物脱销海表里。
2019年侨港镇住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没有一户贫困户。当前侨港正借“一带一路”建树带来的成长机会,大力大举成长渔业深加工商业,不绝晋升对外开放程度。
水产为主到三产融合
“侨港风物美如画,美食夜市最富贵,异国风情特色多,歌咏歌声传天下……”
落日西下,渔港旁的街道两侧,热闹的夜市拉开帷幕。“侨港风情街”上,海鲜摊、卷粉店等一个个招牌霓虹闪烁,一道道色味俱佳的美食吸引了各方旅客。跟着北海旅游业逐渐升温,侨港正借势打造海滨特色旅游小镇。
走进风情街,记者在一家糖水店看到10多位旅客正在列队挑选糖水。“此刻是旅游旺季,旅客也逐渐多了起来,到了晚上真有些忙不外来。”57岁的归侨周世权说,1997年他率先创办侨港镇第一家糖水店。2012年开始,北海市建树侨港饮食风情一条街,旅客渐多,他们店的生意更好,旅游旺季时,一天营业额最高深6000元,糊口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