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边沿的“虎口”求生:甘肃民勤与沙为战渐占上风
中新网甘肃武威8月26日电 (高展 崔林)“这个处所叫老虎口,不是地形长的像老虎,是因为前些年这里风沙残暴,暴风吹起时,飞沙滚石,如老虎般咆哮。”甘肃武威市民勤县大滩镇上泉村村民白生忠说,颠末民勤人十几年尽力治沙,到处可见的梭梭和网格紧紧锁住了流沙。
民勤县三面环沙,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戈壁困绕。个中老虎口是民勤绿洲西线最大的风沙口,全长37公里,戈壁面积达17万亩。区内沙源深广,沙丘星罗棋布,严重威胁着沿线5个镇、18个村公众的出发糊口和交通、通讯、水利等设施的安详运行。持久以来,老虎口每一次“咆哮”,都给内地人带来差异水平的危害。
现年52岁的白生忠,身穿一件白色衬衫,淳朴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这些年来,老虎口治沙结果很是明明,风沙少了,地里收成也好了。”白生忠说,十多年前,一到冬春季候,暴风肆虐,黄风事后,满是沙土;每年春播时期,庄稼要补种好几茬。“来一次风沙就要补种一次,收玉成看老天脸色。”
一望无际的“戈壁卫士”梭梭锁住了“老虎口”的风沙。 高展 摄
“有些村民用麦草插在田边,以图能堵住少量风沙,借此提高庄稼成活率。”白会本说,但结果微乎其微,沙丘照旧步步紧逼。
时间来到2008年,该县启动实施了老虎口大局限管理工程,历时两年,完成“沙障+梭梭”模式工程压沙造林10万亩,滩地造林4.6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2.4万亩,建成防沙治沙技能示范区0.2万亩,试验示范稻草、土工编织袋、黏土、尼龙网、卵石、玉米秸秆、生态草垫等沙障配置技能9项,管理区植被盖度到达36%,沙丘顶部泥土结皮劈头形成,周边生态慢慢规复。
梭梭是“戈壁卫士”,就是靠它牢靠荒野里的沙土。白生忠说:“梭梭根系很是发家,可以延伸到地下十几米深处接收水分,这也很好的起到固沙的浸染。”白生忠说,最累的照旧拉水,都是从很远的处所,人扛畜拉达到目标地。
“已往老黎民在这里讨糊口,就像虎口求生一样艰巨。”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金发万说,民勤成长首先要思量生态情况问题,“假如黎民保留都成问题,经济更是无法提及。”
“内地村民常年与沙为伴,与沙为战,每年秋季压沙,春季种树。全县每年完成压沙、造林4万亩以上。”金发万先容说,停止今朝,回收“稻草沙障+梭梭+人工补播草种”的模式,该县人工造林生存面积达229.86万亩以上,个中压沙造林面积达63.3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县丛林包围率由上世纪50年月的3%提高到17.91%。“有效阻隔了两大戈壁‘牵手’,县域生态情况一连改进。”
此刻的老虎口,满目都是网格状的沙障和成千上万的梭梭、红柳。情况改进了,内地村民的糊口也产生了雷霆万钧的变革。“穿的清洁了,脸上不再有土了,庄稼收成也好了,已经开始在思量成长点副业来津贴家用了。”白生忠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