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5份抗战老兵手印背后的故事(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9-03 18:20:38
浏览

  本来,在新墙河一线的一场战斗中,潘老地址的连队拼死抵挡,只有三小我私家活了下来,他就是个中之一。战友们都牺牲在了那座山上,老人抉择要留在山里,为战友们守灵。

  2008年,驴友们再去探望潘老,却得知他已经归天。因为在一次出门时,腰间的绳索断了,他永远地倒在了山里。

  潘老的分开,让悲哀的驴友们刻意把分手在各地的志愿气力整合成一个正式的公益组织,在老兵有生之年给以他们更多眷注。“湖南老兵之家”,就是在那一年正式创立。

  到2010年,自发插手的志愿者已广泛三湘四水,志愿者网络延伸至湖南绝大大都区县。

  他们与民政部分等单元接洽,通过数据比对,去寻找每一个乡镇、农村里,耄耋之年的老人,对1945年之前已满14岁的老人举办入户寻访,同时借助媒体发出寻找老兵的信号。

  志愿者的足迹走过地处偏远的农村,和人迹罕至的深山,敲开很多生疏人的家门。到2015年,他们在湖南找到活着抗战老兵1960人。

  在“湖南老兵之家”筹备的各类物资、慰问金等礼品中,老兵们无一破例,最喜欢的是一件价值低廉、印着“抗战老兵”四个字的T恤。

  志愿者蓝冰说,对比于物资与慰问金,老兵们最在意的是对他们的承认与尊重,“有的老兵,T恤都洗得发白了照旧穿戴。有的不敢洗,怕一洗字就没了。尚有的老兵,天气很凉时还穿戴短袖T恤,家人怎么劝都不愿加衣,因为不想‘抗战’两个字被遮住。”

  垂暮之年的老人,对狼烟连天的那段回想,有微小而执拗的僵持,那是他们最最珍视的庆幸。苏东说,关爱老兵的志愿者们所做的,就是去守护这份庆幸,并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个民族从不缺少英雄,不让英雄沉没在岁月的长河里,是我们每小我私家应尽的义务。”

  老鱼的儿子刚满17岁,奶名叫“抗抗”。13岁那年,在父亲的辅佐下,抗抗在母校长沙市一中创立了湖南省第一个关爱抗战老兵少年组织——“湖南老兵之家”抗抗爱兵班。抗抗和一些“00后”的同学一起,全年照管五位“20后”“30后”老兵,如今尚有两位健在。

  对老鱼来说,让年青一代与英雄牵手,去倾听和铭刻汗青,无疑有更深远的意义——记得亲,记得痛;知来路,识前途。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