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糊口】一碗“脱贫面”里的甜头
【走向我们的小康糊口】一碗“脱贫面”里的甜头
热气腾腾的牛肉汤、撒上碧绿的香菜和蒜苗、捞上爽滑劲道的拉面、浇上光华鲜亮的辣椒油,让许多食客对这一碗拉面情有独钟。在地处青海省东部的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不只仅只是舌尖上的鲜味,更是承载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手刺。
将一捧捧质朴的面粉,揉成一个个剂子,做成一碗碗喷香的拉面,踏实肯干的化隆人将西冬风味带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富了口袋也拓宽了路子。越来越多的化隆拉面人回抵老家创办企业,回馈一方热土,发动更多乡亲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拉面扶贫”引领扶贫新模式
“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粮食基础吃不足。”谈起已往,青海省餐饮行业协会拉面专业委员会主席、海东都会绿洲生态开拓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进录影象犹新。
1960年,韩进录出生在化隆县巴燕镇庙尔沟村,属于国度和六盘山会合连片特困地域。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内地经济成长恒久滞后。读完初中后,他成为一名西席,但每个月20元的人为,基础不足家里开支。
“传闻开拉面馆能挣钱,在同乡的先容下,我去了厦门。”韩进录说,初到厦门,从买菜、洗菜到拂拭、打点,都亲力亲为。熬过了创业最艰巨的时间后,1988年,他终于办火了本身第一家拉面馆。
从第一批化隆农夫到厦门开拉面馆算起,颠末近30年的成长,广泛全国的1.7万家拉面馆约占全省的一半,全国的四分之一。
一碗拉面里让许多化隆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但愿。空手起家的韩进录,开办了都会绿洲生态开拓有限公司,此刻有300多名员工,建设了诺尔曼品牌,在青海各地形成了连锁局限,在上海、广东等地开了多家连锁店。
“从前,拉面是一碗‘脱贫’面,此刻是‘小康面’‘致富面’。”在韩进录看来,“面一代”们在五湖四海闯出了路子,在亲帮亲、邻帮邻的发动下,“面二代”“面三代”接过前辈的星星之火,正在将拉面财富做得越来越红火。
“一人拉面、全家脱贫”,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化隆县打造了“拉面扶贫”为引领的劳务扶贫新模式。2019年底,化隆县脱贫摘帽,累计脱贫的13万人中,有9万人是通过拉面财富脱贫的。
靠拉面手艺过上小康糊口
墙上悬挂着化隆牛肉面的宣传海报、展室里陈列着做拉面的面粉和专用厨具、玻璃罐里存放着草果和桂皮等做牛肉汤的香料,在位于化隆县的青海省扶贫拉面财富培训处事中心,随处都是与拉面相关的物件。
“许多人通过做拉面过上了小康日子,许多拉面老板能在市区住别墅、开轿车。”在培训处事中心,拉面师韩海明熟稔地展示着拔面、揉面等武艺。
2001年,传闻“做拉面能挣钱”的他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始了与拉面结缘的20年。勤奋的韩海明随着店里的师傅进修做拉面,2002年下半年,在间隔老家的2000多公里外,他拥有了本身第一家拉面馆。开店前7个月,韩海明就挣到了约50万元。
“此刻,我有5家拉面直营店和12家加盟店。”和许多同乡一样,韩海明从茶房、面匠、店长做到了老板,拉面馆遍布南北多省市。2009年,意识到“拉面馆各处着花,门店辨识度不高”的他,创建了本身的化隆牛肉面连锁品牌——迈芝顿。
在化隆县,农夫纯收入的54%都来自拉面餐饮行业或拉面相关财富链。2019年底,化隆县农夫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10777元。
拉面鼓了“钱袋子”
拉面财富让三代化隆人撑鼓了“钱袋子”,关于拉面的故事还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