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幸福的白海螺
新华社西宁9月18日电(记者顾玲)皮质吹风袋宁静地躺在长桌上,毡衣、牛轭、矛被安顿在一个个展位上……金秋时节,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村史馆,已往游牧糊口所必须的浩瀚物件已徐徐退出村民日常糊口,成为安放点上村史馆中的展品。
“以前住在帐篷里,没有皮质吹风袋可不可。此刻这个再也用不上了。”44岁的藏族牧民仁青加说。已往的切扎村距共和县城24公里,是全县4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牧民居住偏远、分手,基本设施条件差,民众处事难以企及。
“水在两三公里外,要靠人去背。”仁青加说。依靠脱贫攻坚政策,3年前,仁青加和村里其他100户牧民一起搬到这个易地扶贫搬家安放点。
安放点间隔共和县城只有3公里,“县城近,孩子上学近,家人看病也利便。”仁青加的儿子华旦扎西被送到共和县第三完全小学上学,而仁青加也接起了来自县城的缝纫“订单”。
“一顶藏式帽子500元,一件传统藏袍能卖到4000元。”手里的行动一刻也不断歇,仁青加正忙着缝制藏袍。2017年从山里搬下来后,仁青加和老婆切忠介入了共和县就业局为贫困户免费创办的技术培训班,学到了成衣手艺。
“此刻接单、拉原料、送裁缝都利便,做一套藏袍能挣200元手工费。”仁青加和县城里的岗坚巴衣饰公司成立了接洽,伉俪俩每月能从这个公司接到10套阁下的藏袍建造订单。
便利的地理位置,让切扎村对将来成长有了更多筹划。驻村干部李军先容,除了接近县城,切扎村易地扶贫搬家安放点地处109国道旁,常有货车司机和前往青海著名景点茶卡盐湖的旅客以后颠末。2019年,切扎村整合各级资金858.69万元,建筑集餐饮、住宿、购物于一体的财富扶贫孵化基地。
“财富园大楼顿时就要对外出租,既能就近办理群众务工问题,又能发动村集团经济成长。”李军说。
切扎村的变迁,是青海易地扶贫搬家助力脱贫奔小康的缩影。近几年,青海已累计搬家5.2万户农牧民,2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家挪出“穷窝”,走上了致富路。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东格尔社区是青海南部地域最大的移民安放点,这里海拔3650米,居住着来自4个乡镇、15个行政村的牧民群众2618人。
记者见到53岁的牧民赛增吉时,她正站在院子里的炉子前炒青稞。草局势积少、质量低,赛增吉一家2017年从30公里外的雄先村搬家过来。
光伏扶贫收入2300元,牛羊入股到相助社分红5863元,再加上低保收入及儿子外出务工的收入,赛增吉家的后续脱贫方案表上,去年的收入已到达29624元。80平方米的屋子是当局资助盖的,社区干部每天劳神着牧民群众的糊口。
“牧民群众刚搬来时完全没有都市糊口观念,家里连衣柜都没有,从家里的家具放置,到糊口习惯、卫生习惯都要从新教起。”社区党支部书记多吉恒茂汇报记者,为了让牧民群众到易地搬家点后有归属感,内地将713户牧民分别为15个片区,设立15个党小组,聚焦党员浸染发挥,晋升社区为民处事程度。
夏天雨水多,居委会主任万将杰布和社区干部夜里在社区放哨,实时发明赛增吉家后院积水严重。“那天晚上雨出格大,他们都睡了,我赶紧让他们先从房里搬出来。”万将杰布说,第二天社区协调调来抽水机,把赛增吉院里的水抽走。
阳光下,一排排黄墙红瓦的屋子整齐有序地分列着,不时能看到牧民群众悠闲地走过。
多吉恒茂说:“我们社区的名字是‘东格尔社区’。‘东格尔’在藏语里是‘白海螺’的意思,我们但愿,群众来到咱们这个社区后,开始吹响他们幸福糊口的军号。”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