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版”东北秧歌怎么扭?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9-27 09:18:54
浏览

  当田间地头的民间舞蹈,碰着高校专业的艺术编排,火花发生了

  “高校版”东北秧歌怎么扭?

  当下,人们越来越喜欢追求时尚新潮,传统秧歌正逐渐淡出寻常黎民的糊口娱乐,但一所民办高校却逆流而上,不绝借助自身平台和人才资源,将秧歌文化渗透进中小学学生、社区暮年人和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中间。

  唢呐高亢,舞姿俏美,9月16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号解说楼内,24名舞蹈专业学生正在排演东北秧歌剧目《姥姥的田》。当田间地头的民间舞蹈,碰着高校专业的艺术编排,碰撞出的是令人倍感美好与畅快的视听盛宴。  

  前不久,教诲部发布了26个获批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该校乐成申报传承项目东北秧歌,成为吉林省独一入选高校。

  远不止“土与村”

  提起东北秧歌,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大红大绿的俗艳着装和根植于田间地头的浓浓乡土气息,在种种广场舞火爆都市糊口的当下,人们已经很少能看到秧歌的影子。可实际上,作为一种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有着悠久的汗青和奇特的文化代价。

  “东北秧歌源自东北地域劳感人民恒久社会出产实践勾当,距今已有300多年汗青,受风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蕴含着东北地域开放、多元、海涵的美学理念和奇特的审美情趣。”东北师大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舞蹈西席王诏说。

  跟着表演市场不绝成熟,东北秧歌也从田间地头走向舞台。1997年春晚,在赵本山和范伟演出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中,王小燕扮演的“小辣椒”形象使秧歌舞蹈火遍大江南北。2019年春晚长春分会场,东北秧歌舞蹈再次登台,东北师大人文学院就有140名学生参演。

  另外,在舞蹈解说规模,东北秧歌自新中国创立初期便进入到全国性舞蹈课本之中,在包罗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拥有舞蹈专业的高档院校中遍及利用,也是舞蹈专业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中的必修舞种。

  如今,源自民间的东北秧歌或者因为“土与村”戏剧般地在民间的影响力不绝下降,但其在高校教诲规模和专业演出舞台上,仍占据重要位置。

  “不外,这种根植地皮的艺术形式,基本与魂灵仍然在劳感人民傍边,我们专业的一项重要事情任务就是到下层、到民间,去挖掘东北秧歌文化素材,在此基本长举办艺术再创作。”东北师大人文学院音乐舞蹈戏剧学院舞蹈系主任张万励说,高校将东北秧歌搬到学校中,并形成专业课本,这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很是重要的浸染。

  濒危中的拯救

  9月初,张万励带队专门到四平市梨树县,对内地独创的丰收秧歌举办采风考查。72岁老艺人杨剑英是为数不多的传承人,她跳舞时的行动均源自于劳动,好比割麦子、打捆、扬麦子等,用扇子、手绢等道具艺术化表示出来,传染力极强。

  “在吉林,原汁原味的老艺人、老秧歌越来越少了,甚至已处于濒危边沿,许多人对东北秧歌的认识浮于外貌,不相识其深厚鲜活的文化内在。”张万励说,怀着紧要的危机感,她和学院的老师们一直在不绝开展挖掘掩护传承事情,但掩护事情的希望很难跟上传统东北秧歌消亡的速度。

  张万励汇报记者,东北秧歌的艺术影响不只限于舞蹈艺术规模之中,纵观东北地域现有的传统演出艺术形式,吉剧、辽剧、龙江剧、二人转等许多演出艺术形式都与东北秧歌有着密不行分的干系,因此,东北秧歌的传承对东北文化艺术的成长意义不凡,对维护我百姓族文化多样性、保持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自信等方面也有重要代价。

  “根上的对象不能丢,但创新也很是有须要,东北秧歌不该该是少数人的文化,也应该是更多普通人的文化。”张万励说。

  格式传承揭示秧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