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再现中秋闽山庙会文化风俗勾当“忆乡愁”
中新网福州9月30日电(记者刘可耕)“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后辈场中较十番。”30日,“闽山中秋夜,十番月当门”中秋闽山庙会文化主题风俗勾当在福州三坊七巷进行。
勾当以“庙会文化”这一汗青传承为配景,融合中秋节日习俗,带来了一场出色的文化勾当。
身着汉服的男女青年举办传统拜月礼节展示。 记者刘可耕 摄
勾当现场,最显眼的当属鳌山习俗展示。这一发源于明代欢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凯旋的习俗,用泥塑玩偶、奇珍异宝等摆成种种汗青故事,为佳节添彩,更是对汗青文化的传承。与会宾客配合为鳌山亮灯启幕。
随后,一群身着汉服的女青年款款而来,举办了一场传统拜月礼节展示,那份“花好月圆”的节日场景,浮现中秋节俗和庙会文化的别样风范。
中秋主题书法展示。 记者刘可耕 摄
作为本次勾当特色亮点,现场十番音乐悠扬,将汗青上福州闽山庙中秋夜十番斗月的场景予以复兴。另外,勾当现场还相继开展了中秋主题诗朗诵等勾当,揭示中秋节俗文脉,浮现陈腐庙会之中喜庆热闹的富贵情形。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卓氏委员会参谋卓廷富暗示,本次勾当凸显“闽山庙会”主题,会合泛起福州中秋风俗,以摆鳌山、拜月、中秋诗朗诵、十番斗乐等形式,活跃揭示坊巷风俗文化、卓公信仰文化、闽都文化的故事,充实浮现了节日文化与闽山庙会文化的悠久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之英华,通过节日文化让更多的市民相识,代代相传”。
福州十番音乐演奏。 记者刘可耕 摄
福州风俗专家郑子端先容,中秋摆塔是旧时福州民间的一项特有的重要风俗勾当,汗青悠久,发源于明代嘉靖年间。
相传戚继光赴闽平倭患大捷全胜,回到福州恰逢中秋节,福州黎民为接待凯旋之师,将家里的珍贵物品摆在门口以示道贺。因老福州多寺多塔,放置品也多为古塔的模子,故称“摆塔”;老福州人过中秋节,除了“摆塔”外尚有“拜塔”的习俗。
当天,建于宋代治平年间的福州裴仙宫进行中秋“摆塔”风俗勾当。供桌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神话人物及福、禄、寿等神仙绘声绘色,大殿内乌塔、白塔遥遥相望,灯火璀璨,吸引公众前来抚玩、祈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