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天路”最美青藏线!小小枸杞撑起沙漠绿洲
坐着高铁看中国丨行走“天路”最美青藏线!小小枸杞撑起沙漠绿洲
辞别了瑰丽的青海湖,随着列车一路西行,便进入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市。这里的泥土由于地形、气候、地质等原因盐碱化水平严重。原本被沙漠荒滩困绕的格尔木,如今被一颗颗小枸杞改变了面孔,生态农业为格尔木撑起了一片绿洲。
金秋十月,格尔木的枸杞田里一片忙碌情形。火赤色的枸杞压弯了枝干,为了担保枸杞鲜果不受挤压,采摘工人们手眼并用,行动都十分小心。
本年二十出面的刘淑娟来自河南,以前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她,却在千里之外的格尔木挥洒汗水。她说正是这里丰产的枸杞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亭。
采摘工人 刘淑娟:青藏线对付我们劳务确实提供了很大的辅佐,交通便利了,我们内陆的人过来务工也利便了许多。
采摘工人 段海建:青藏铁路对付我们何处来的许多农夫工来说,也是一个致富线。利便,比坐大巴车利便。
如今的格尔木,93%的耕地面积都种植了枸杞,11万亩的枸杞田,每年所需的外来采摘工人数就高出1.5万名,内地农夫更是通过枸杞增收致富。而把时间倒回到十多年前,格尔木市大面积推广枸杞种植时,内地不少农夫并不领略。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党支部书记 李国善:当局给我们老黎民种苗让老黎民来种植就行了,我们有些老黎民不领略不懂,白日我们种进去了,晚上头都给扒掉了、扔掉了,想的就是种小麦,种青稞。
用枸杞来替代内地农夫种惯了的小麦和青稞,这背后的原因毕竟是什么呢?
格尔木市农牧和扶贫开拓局副局长 田志明:格尔木其时的耕地面积是6万亩,需水量也较量大,其时一亩地的话,或许在1200方到1500方之间。通过种植枸杞今后,咱们的农业的用水量减了下来。
用不到一半的需水量,枸杞实现了比小麦、青稞10倍以上经济代价的增加。不只如此,适合在盐碱地上发展的枸杞,越发发挥了防风固沙的环保效能。通过一连的种植枸杞带来的情况改进,格尔木原本的6万亩耕地,已经扩大到如今的11万亩。
格尔木市农牧和扶贫开拓局副局长 田志明:一个是防治风沙化,再一个就是说对老黎民的收入这一块增收很是明明。去年我们全市农夫的可支配收入是到达了19,842元,枸杞财富的孝敬是功不行没。
让地皮抖擞朝气,成为格尔木人不绝的追求。如今,更多节能、节水的绿色生态农业,正在格尔木的农村举办新一轮的推广。记者在格尔木郭勒木德镇红柳村相识到,原本是500亩荒滩的村集团用地,被改革成差异种类的温室大棚,通过滴灌、水轮回等技能风雅化种植,种类齐全的蔬菜瓜果富厚了内地黎民的餐桌。(总台央视记者 白央 马力 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