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的“算账法”变了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10-11 22:02:21
浏览

  新华社太原10月10日电 题:老韩的“算账法”变了

  新华社记者李紫薇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康城镇尚家沟村村民韩金荣两年前靠着种香菇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的糊口“算账法”也随之产生了变革。以前光琢磨着保资本,谋谋生“不怕不赚就怕赔钱”;此刻他可不这么算了,“怎么赚钱怎么来”。

  交口县地处吕梁山山脊线四周,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境内陆貌破碎,耕地零星,交通未便,属省级扶贫开拓事情重点县。尚家沟村是全县49个整体贫困村之一,离县城45公里,村里许多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都市的容貌。  

  本年57岁的韩金荣原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坚苦户。他是穷汉但不是懒汉,村里人说,韩金荣是一把种地能手,踏踏实实在地里刨食,就是“命欠好,给延长下了”。

  年青时,成婚生子没多久,妻子受不了穷跟他离了婚,本身又患上了肺气肿和风湿性枢纽炎。上有怙恃年老多病,下有儿子要独自养育,韩金荣只能在沟里守着几亩零散的玉米地度日。买药和给儿子交学费这两件事愁了他泰半辈子。“成天蹲在地里思谋怎么过上好糊口,但实在是没有道路。”韩金荣说。

  就在韩金荣将近“认命”的时候,道路主动找来了。2015年,交口县大力大举成长食用菇财富,在各村成立种植基地,勉励贫困户参加,推进财富脱贫。同时采纳一系列办法,给种植香菇的贫困户发放补贴,尽大概淘汰风险,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个菌棒本钱4元,当局补贴3.6元,贫困户本身包袱0.4元。韩金荣琢磨着有当局支持,这是个可贵的时机。但当局的津贴第二年才气到账,每棒要本身先垫付4元。这让改日思夜想,往返掂量,光是村委会就跑了几十趟,一遍各处问村干部会不会赔钱。最后抉择“拼了”,搭上了本身半辈子攒下的几千元钱,又借了3万多元,把1万个菌棒抱回家。

  从此,韩金荣把菌棒当成宝物疙瘩,一遍各处通风、注水,还去听技能员授课。“头几茬出的菇欠好,我担忧得睡不着觉,躺在炕上一遍各处打定钱,还反悔悟无数次,这要是赔了就再没步伐翻身了。”他说。

  尚家沟村村委会也在想步伐。2016年,村支部书记张建斌提出,村里可先为贫困户垫付菌棒的本钱,等收菇后再用卖菇赚的钱偿还村委会。交口县也成立了综合保险制度,个中包罗香菇售价保险,贫困户包袱每棒0.36元保费,剩下由当局缴纳,保障每棒4.5元的兜底收入。

  这些办法大大增加了韩金荣的信心。从此几年,他专心琢磨养菇技能,种植的香菇品相上来了,价值也上来了,一年总有几万元收入,不仅还清了外债,还徐徐有了积储,给儿子娶了媳妇。“当局给兜底,赔不了几多,再说咱能挣上,本年赔了来岁再继承尽力呗。”他说。

  尚家沟村种植香菇的人也越来越多。据张建斌先容,2018年,靠着香菇种植,韩金荣和村里其他186户贫困户摘了“帽”,尚家沟村整村脱贫。今朝每户年收入可达2.5万元。

  今朝,交口县食用菌达3200万棒,年产值3亿元,销往西安、上海、深圳等多个大中都市,并出口韩国,发动了全县65%的贫困户不变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