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一农夫建设“承平宁抗日战争眷念馆”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10-17 08:58:03
浏览

  题:饮水思源 不忘来路——承德一农夫建设“承平宁抗日战争眷念馆”

  新华社石家庄10月16日电 饮水思源 不忘来路——承德一农夫建设“承平宁抗日战争眷念馆”

  梁世芳

  燕山深处,密林丛中,有一幢林场废弃的四间功课用房,被内地一位农夫改革成为爱国主义教诲、国防教诲场合。院内耸立着“承平宁抗战眷念碑”,房门上方挂着“承平宁抗日战争眷念馆”牌匾,屋内展示着承平宁抗日按照地的英勇抗战事迹和日本侵华罪证。建设这座眷念馆的是承德县五道河乡建厂沟村农夫李铜,10年来总投资31余万元,已欢迎旅行者15万人(次)。  

  立碑:拿出所有积储

  承(德)平(泉)宁(城)地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伪满热河省的中心地带,是日军的补给线。1943年,中共在承平宁地域创立连系县,杨雨民任工委书记,周治国任服务处主任(县长),高桥任武工队队长,带领按照地军民对日伪军展开固执抗击,先后有数千名英烈血染这片热土。

  “此刻的好日子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怎能健忘?”听着抗战故事长大的李铜,从小就发誓:“等我未来有钱了,必然为先烈修一座眷念碑!”17岁的李铜辍学在山上放牛,到处可见的子弹壳、密林掩映下的无名义士墓,让他似乎听到了八路军游击队仍驰骋疆场……

  2010年头,40岁的李铜终于攒到一笔“巨款”—— 1万元。他找到林场认真人,征得同意无偿利用大山脚下林场闲置的四间空房建眷念馆。

  8月15日一早,李铜揣着1万元钱赶到百里外的石材厂,挑选了一块高4.32米、宽0.8米、厚0.2米的碑料,一问价格吓了一跳:“光石料6000块、刻字工资1.2万元,再加上运费,一算账没2万元下不来。怎么办?”李铜犯难了,擦一把脑门子上的汗,心一横:“乞贷也要先把石碑立起来,打退堂鼓就不算爷们儿!”

  几经周折,眷念碑立了起来。年近八旬的老父亲李振山天天步行7里路到院里清理杂草,拂拭卫生;老婆金淑民勉励他“咱们秋天卖点棒子,捡点蘑菇,把钱都添这里。”两个上学的儿子磋商:“把天天买零食的1块钱省下来,一个礼拜能省出14块,就够买一袋水泥。”

  布馆:收集抗战物品留下日军的罪证

  为了收集抗战物品和汗青资料,李铜煞费苦心,2011年头,找人打印了800份《承平宁抗战义士眷念馆文物征集通告》,张贴在四周县的村子街道。同时,又多方探询,四处奔忙寻找,尤其是到周边那些曾经产生过战斗的处所。5年间,李铜走遍了四周乡镇僻静泉、宁城以及唐山、秦皇岛等有关承平宁抗战的处所。

  一天,李铜在岔沟乡给一个农户修门窗时传闻,“日本鬼子建筑‘人圈’制造无人区时,用石杵打死一个姓刘的农夫,谁人石杵还在他孙子家呢。”他先后去了6趟,重复表明“我收集这些物件就是留下日军犯下的罪行。”最后,死者的孙子含着眼泪把石杵交给李铜。

  “眷念馆里的几百位抗战将士名单是一位义士儿女辅佐完善起来的。”李铜先容,2011年的一天,年近80岁的唐山市民王辅睿带着义士儿女等70多人来到眷念馆。本来,王辅睿的父亲王汉三是当年承平宁抗日按照地武工队队长高桥的保镳员,在1944年的一场战斗中,与高桥同时牺牲。王辅睿对这段汗青举办了多年研究,著有《血路》等书。

  2012年6月的一天,李铜无意中发明八路军野战医院遗址处,被雨水冲出的小土沟边上有个半露着的手雷,因怕爆炸其时没敢挖出。一天后,他给老婆留下遗书:“万一我被炸死,你必然要接着把眷念馆建起来。”当小心翼翼地将手雷挖出捧到眷念馆时,李铜的衣服全都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