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金融业在“十四五”期间应该要做好六项工作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5 00:00:00
浏览

  第11届财新峰会于今日举行。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出席并演讲。

  尚福林认为,“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发展内外部环境会发生重大变化。从国内形势看,一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需要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二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和人民生活品质需求不断提高,需要金融业积极适应新的消费习惯和行为偏好,释放消费潜力。三是面对更加复杂、联系更加紧密的金融的市场环境变化。货币调控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稳定物价、防范金融风险、熨平金融周期波动等等许多重要的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在这些目标之间寻找平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强,绿色发展、自然环保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金融业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从国际形势看,不稳定性明显增强,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会不断地加大,风险不断积累,输入性的风险不容忽视。

  尚福林表示,金融业在“十四五”期间应该要做好六项工作。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这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有历史实践证明。

  第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尚福林认为,“十四五”期间,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更应该找准着力点,要围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做好金融服务。第一是服务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设,重点是要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推动作用,加大对“两重一新”等重点领域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二是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要加强民营、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三是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助力全社会发展全面的绿色转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第三,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是要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国外超常规货币政策和经济过度金融化引发的货币溢出效应和输入性风险,平衡好境外与境内的关系,平衡好经济增长和就业、民生的关系,平衡好对冲疫情影响与保持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多重目标当中寻求一个动态平衡,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要更加重视预期管理。二是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要保持适度的货币增长,满足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需要,促进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支持经济发展,保持物价总体平衡。三是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建立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平衡机制,更加准确地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变化,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第四,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福林表示,金融改革开放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一是要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二是深化银行体系的改革,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监管。三是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第五,坚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底线。统筹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要巩固前期的治理成果。二是防范化解风险,研究对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的金融风险,要创新风险的处置方式,稳妥推进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三是要提升金融监管的效能。

  第六,坚持金融双向开放。他提出要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金融对外开放。一是要积极引进国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金融管理的一些经验。通过开放增强市场对全球优质金融资源的吸引,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的效率。二是扩大走出去,要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好“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在海外合规展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