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美国大选后对华经贸政策或生变 重建全球信任的5大"药方"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5 00:00:00
浏览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加速演化,美国大选后对华经贸政策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长期来看规则之争是免不了的。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就是主动应对规则之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大举措。”

  11月1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工银国际与财新传媒联合举办的2020国际投资论坛上说道。

  黄奇帆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前景不明。在一些国家,疫情高峰反复出现,一波接一波,导致经济运行出现滞胀,社会上民粹主义盛行,一些政客为了自身利益极不负责任地甩锅中国,不仅鼓噪与中国脱钩,还要求其他国家选边站。这种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行径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全球信任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重建全球信任?

  黄奇帆认为,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已经给出了答案。在他看来,五中全会精神在五个方面为重建全球信任开出了“药方”:

  第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经济战略将不再以顺差为目标,一味扩大进口,而是以适度扩大进口,实现进出口平衡为目标。

  “事实上,当今世界出口大国未必是经济强国,因为出口的可能大量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料加工产品,而进口大国一般是经济强国,进口所需的外汇可能来自于技术、服务等贸易顺差,也可能因为货币纳入SDR成为世界货币,从而与各国直接用本币结算。”黄奇帆指出,以内循环为主,意味着我国将持续增加进口,实现进出口平衡。

  他强调,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在新一轮经贸谈判中占据主动,还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推动在一些重要资源上形成人民币支付的定价权,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世界来说,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十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必将对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直接而持久的拉动,进而助推世界经济大循环,逐步走出低迷,走向复苏的阶段。

  第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强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全球科技和产业合作。

  “近几年来,国际间的信任关系之所以没有因为国际分工深化和贸易往来而加深,原因在于个别国家频频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来锁他人咽喉,频频滥用国家安全借口限制他国投资,这个不对称的技术鸿沟在客观上给逆全球化、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提供了杀手锏。”黄奇帆说,“重建全球信任,根本之道在于我们自己要实现科技上的自立自强,更加重视关键环节研发,更加重视创新,更加重视品牌。”

  他指出,事实上,中国也已经具备了沿价值链向上攀升的条件。我们有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我们广大的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培育品牌提供了最为丰富而便利的市场。过去要靠国外高端客户来积累技术、培育市场的情形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了,特别是“互联网+制造业”的全面渗透,近来陆续涌现出以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为特征的新智造就是这种趋势的反映。

  与此同时,他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关起门来搞创新。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挑战,需要全球科技界、产业界携起手来共同把握,共同应对需要各种创意发明和技术得到有效保护、传播、交易和分享。在这方面,中国一直倡导开放创新、合作创新。

  “近期美国大选尘埃初定,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够与中国相向而行,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恢复科技合作,完全有可能开辟出一个又一个我们想都想不到的新产业,进而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继续推向前进,继续将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世界经济也将会从疫情中更快地复苏。”

  第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要素资源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化配置,经济增长将更加持续。

  他指出,在单纯的外循环拉动下,中国的经济增长较为粗放,靠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但由于重生产、轻消费、订单为王、重商主义,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时不时成为突出矛盾,当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外需骤然下降时,为了保就业、保增长,不得不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但由于产业政策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不到位,一些产业容易陷入一拥而上、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还对世界产生了溢出效应,客观成为有关国家对我发动经贸摩擦的借口。

  因此,黄奇帆认为,建立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不仅意味着要进一步打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梗阻”,形成更加畅通的经济循环,还要深化产业政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说得简单一点,外循环拉动下拼的是要素的投入成本,比如劳动力和土地等足够便宜,外资就来了;内循环驱动下拼的是要素的配置效率,需要有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今年上半年中央先后出台了两个重磅文件,一个是《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一个是《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黄奇帆说,这两份文件标志着结构性改革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也为我们构建高水平内循环奠定基础。“可以预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动力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也必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

  第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营商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将为外资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们一直在努力。

  在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方面,他指出,过去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持续的推动下,“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大幅降低了经济社会运行的隐性的制度成本。疫情发生以后,这方面的努力和工作抓得更紧,出台了关于市场化改革的两个重磅文件,这正是打造更加开放的市场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努力。

  在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他指出,在出台《外商投资法》和《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的基础上,中方在进博会上提出,“中国将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社会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这是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在改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他指出,从先后布局20余个自贸实验区、一个自由贸易港到提出对外开放由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再到五中全会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中国正在致力于打造对标高水平经贸规则的营商环境。

  他强调,在疫情发生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不降反增,上半年公布的2020年版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取消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制造业领域放开了商用车制造外资股的股比限制,农业领域将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需由中方控股放宽为中方股比不低于34%等等。“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

  图:新华网

  第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加速演化,美国大选后对华经贸政策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长期来看规则之争是免不了的。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就是主动应对规则之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大举措。”黄奇帆说。

  他指出,正如中国领导人在讲话中所说,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榷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等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强同世界高标准自贸区交流互签。“中国采取的这种提升战略正是通过求同存异、求全球最大公约数的办法来建立基于规则的信任,进而助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