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卿:光是AI人才,中国目前需要500万人才能跟美国比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5 00:00:00
浏览

  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在深圳举行。本届高交会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总展览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有3000多家海内外展商、近万个项目参展,各项活动将超过140场。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美国第三脑研究院院长陈世卿出席并演讲。

  陈世卿表示,将来面对新技术、新基建不光是技术应用场景,我们还需要培养能够参与这方面开发的人才。光是人工智能人才,中国目前需要500万人才能跟美国比,但我们现在有多少人?5万人,差100倍,而且这5万人都在哪里?都在大公司里面。这指的是中高端的应用开发人才,我们远远不够。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世卿:大家下午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新基建、新技术的着力点在哪里,从技术角度和应用场景跟大家分享。大家都讲5G,5G带来新基建,它带来了快速通信、快速数据来源和收集,但是光它自己还不能形成应用场景,所以下面产生了工业互联网,把各种不同的公司、企业和用户结合起来。光是工业互联网还是不够,所以必须要有大数据,要收集很多的数据变成新的应用场景。有了大数据还不行,就必须要有怎么样把这些数据转变成真正有用的,对民生有用的,对企业有用的,这里面有三个,一个是脑科学,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网格边缘超算,这三种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真正从端到端到边缘的应用场景。

  这是我的背景,这是我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我36岁,现在我的生理年龄是76岁,因为我研究脑科学,我感觉到我脑的年龄还是36岁,假如你们好好学习的话,你们将来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从90年代到2000年代,30年内全世界的超级计算级,几乎90%都是从我那边开始研发出来的,然后继续扩大,我是从1变成2并行计算,2变成4,4变成8,全世界就跟着同一个方案一直开发到今天为止。全世界的所有超级计算机都是这个系统。但是15年前我就发现一个问题了,这个系统是集中式的,每个地区在使用的时候要使用的能耗是20兆瓦,而且能使用的人越来越少,只有国家可以养得起。这条路并不是能够普惠大众的。所以在15年前我开始重新研究,把我自己革命掉,下一代未来的超级计算机应该是什么,所以我就朝向研究脑科学。人类的脑是非常聪明的,我们的脑只有25瓦每秒钟,但是这个脑可以指挥脑神经250-260亿脑神经元,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我们得到的结果是我们的确可以学到很多,也许不是一天可以做到,但是终究我们可以做到分布式的,可以到边缘,到城市,到街道,到社区,有了这个超算能力就可以做很多不同的算法,人工智能就要有不同的算法,算法要有算力,我们从5G拉到边缘。

  以前所有的超级计算机的用户都是全世界100强,这些都是我的客户,虽然我不是开发他们的应用,但是他们用了我的超级计算机做模拟、做仿真,这些大型工业将来都是要走到人工智能。除了他们之外有另外一条路出来,就是中小型企业。最近最有名的投资家贝佐斯说过一句话,未来是AI流,要把计算、超算小型化,要拉到边缘,拉到社区街道办,那个量特别大。所有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都是跟人工智能有关,人工智能就是要算法,算法就需要算力,这块将来要大力开发。美国科技方面已经走到这些方向了,人工智能跟机器学习是第一个。

  应用场景,在街道办就是各种应用场景,医疗、教育、农业、交通、安防、能源、环境、文创、制造、金融,全部都是拉到社区,都是在最小型的街道办。

  应用场景假如不抓住的话是没办法的,光是卖超级计算机也卖不了几部,一年的市场也就20亿美金,到现在还是20亿美金。但是应用到应用上面来,比如慢性病,中国人慢性病特别多,我在2006年到2012年到中国,7年都没有离开中国的边远地区、农村地区,我建立了4个试点,健康云,就是你们现在享受的医联体,县、乡、存整合在一个健康云,那个模式的1.0版本是我做的,一个是在满族,一个是蒙族,还有一个是回族,还有一个是哈萨克族,我们做了4个慢性病的健康云。我们看这个照片里面有一个人,中间是301医院精神科医生,他是医学专家,我是信息专家,右边这位是原卫生部部长高强部长,他无意中看到这个,他说这个才是中国未来大健康的基础建设。他2009年到了人大财经委主委又把我这个模式扩大,扩大成200多个县。今天每个省都有一个健康云的概念,这是现在的模式3.0版,但还不是我原来理想的,我原来理想的是全国一个网,而不是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大数据要保护你就要从小到老到你死是全部跟着你的,这个数据不论你在哪里,你从这省到了那个省还是要跟着你的,这个数据是你个人的,最后要做到一张网。假如这个做到的话我们今天的健康码就是一个码,而不是每个地方都搞一个码。我们做的大数据慢性病收集,这方面美国到现在还没有。所以为什么中国可以用不到5%的GDP能覆盖到中国14亿人,美国用了19%的GDP,到现在连他们自己的国家都不能覆盖,没有这个系统。

  未来有超级计算机,有AI,又有脑科学结合,为什么脑科学要结合呢?因为AI本身是一个技术,它本身的程度还没有人的大脑,人的大脑是非常聪明的,决不能把人的大脑丢掉,AI只是一个工具,用人的大脑创新的能力带着AI一起来做,这个创新的应用场景才是最多的。我举个例子,我们做的智能医疗,我们正在研究的是怎么样在你进医院前我已经知道你什么时候有没有老年痴呆症,有没有忧郁症的早期检测,从你家里的数据收集来我们就可以早期检测你有没有忧郁症,有没有帕金森症。

  除了脑科学,我们也做脑电和心电,比如这个图就是心电图,当你发生了心脏病躺在马路上的时候,救护车来了,心脏病有十几种,不是每个医院都有专家,在20分钟内确定你是哪一种心脏病,往哪个医院送,如果送错了地方你的命就没了。所有大医院的医生就是靠这个用尺子量。我们将来要建立这样一个平台,一个城市就一个平台,让80%以上的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加上超算能力就可以把负担降低,很快就可以决定往哪里送,平常可以用作日常保健。这一定要边缘计算能力,因为不知道你会在什么时候倒下去,在什么地方倒下去。

  老年痴呆症早期检测,从脑科学知道在三四十岁的时候,你已经开始进入了这个,就是功能下降,而不是忘掉事情,现在没有一个药是被证明有效的,所以我们要把它往前移,让你不生病,就是不要得老年痴呆症。年轻的时候不睡觉,抽烟,生活不正常,你的功能越来越下降,就在那个时候提醒你该休息了,要通过什么方式来恢复,把所有的健康问题往前移,而且就在你的边缘,就在你的社区里面。

  除了研究方面需要培养很多人才,我们将来面对新技术、新基建不光是技术应用场景,我们还需要培养能够参与这方面开发的人才。光是人工智能人才,中国目前需要500万人才能跟美国比,但我们现在有多少人?5万人,差100倍,而且这5万人都在哪里?都在大公司里面。我讲的是中高端的应用开发人才,我们远远不够。我在四川成都大学锦城学院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我们要培养大批的人,要复制100个这样的人工智能学院。

  我们也运用脑科学的方法来怎么高效地教育人,我们做了一个中国人学英文的脑科学带动的产品,我们现在还没有公布,我们做了100万的临床试验,从美国硅谷做了500万,到中国做了500万,光是做临床,人家已经拿临床软件开分校店了,已经有两个公司上市,非常有效率,就是用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方法,脑机结合的方法,已经有两个公司上市,现在第三个又有900个分校店,也快要上市了。将来我们要真正开发的是英学中,把全世界说英文的人能够变成说中文,这样以后就不需要翻译器了,我们希望在冬奥会的时候能够把这个开发出来。下面还有各种应用,包括环境,空气要好,光线要好,作为要有一定的形状,这样你就会高效率学习,这是从环境中做智能教育。

  从脑科学的角度讲,未来新的教育系统,我们正在做试点,从幼儿园用脑科学来启动教育,从幼儿园我就知道你是属于哪一种天性,你的兴奋点在哪里,比如你是属于科学型的、技术型的、工程型的、艺术型的,还是医学型的,你是艺术型的就不要学数理,把不需要的时间省下来了。我们有一个系统,正在准备做试点,从幼儿园,按照脑科学的方法、AI的方法带着你学,到17岁把博士念完,3年做实习,20岁马上释放到社会上,我们做到这一点,就是中国第二次人口红利还能到来。现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完了,大家享受得很好,老龄化来了。我们将来把这个新的教育系统出来,20岁释放到社会了,这就是未来以科技的方法。20岁是人的大脑最顶峰的时候,我们现在博士念完都35岁了。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在能源方面,我们现在注重绿色能源,我们在光电、光热、生物能源,包括氢能源、乙醇以及各种新的能源都是绿色的。这是从新能源,还有从现在用的能源降低用能,从增量和减量加在一起。这些公司都是把现在浪费的东西减量,很多公司都可以省下能源。

  不光是硬的科技,我们讲软的科技,文创也可以用AI、边缘超算。《阿凡达》电影就是用我们的超级计算机10部来制作,当时《阿凡达I》出来的时候是20亿美金的收入,但是十年才收回来,用了10部超级计算机。将来我们全部打算,分布到全中国每个街道,每个艺校、美校的毕业生都可以参加,让所有的毕业生都有工作做,让他们在山上、在海岛都可以参与制作,因为我们把边缘计算送到他的家门口了,这样可以产生很多中国的故事,把中国的文化带出去。《花木兰》是中国的故事,好莱坞赚钱,熊猫是中国的故事,《功夫熊猫》好莱坞赚钱。

  智能制造也是一样的,大数据+脑科学+AI,脑机融合,再加上边缘计算,拉到工厂旁边。农业,农业不只是种,要从种子开始知道它是干净的,这样很多病就可以出来了。交通,很多不同的交通工具,就是用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我们希望把这个变成网格式的,能够设计出来。产业区,所有这些在源头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进去,不要东做一个西做一个。斯坦福几年前把全校用水用电综合变成一个系统,五年内就把花的钱全部省回来了。在设计的时候刚开始就要整体设计。将来我们希望在所有的智慧城市里面,新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所有这些,一个城市所有的东西都一起设计,不能这边做一点,那边做一点,这样就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我今天由于时间有限就介绍到这里,只是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实际上可做的事情非常多,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我们做这方面的事情,未来的智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真的要解决人类的问题,让最后一公里的,能够解决老人家、老太太的问题,这样我们做起来才有意义,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