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酝酿考核新标准:总部担主责 基层彻底摈弃“规模至上”

光山新闻网 admin2 2020-11-16 00:00:00
浏览

  配合综改,车险酝酿考核新标准:总部担主责,基层彻底摈弃“规模至上”!

  规模发展靠基层,而业绩评估看上层。财险领域的第一大险种车险在经历着一场大型综合改革,改的是条款、费率、增值服务,但是鲜有提及险企的业绩考核。事实上,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之下,险企究竟应该怎样调整考核标准?

  刚踏入综合改革步调的车险,正在熟悉新的“赛道”。从9月19日车险新规的正式实施,到如今的实施成效,这次的车险,有了不同的“改变”。

  目前各地车险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数据真实性问题明显改善,惠及广大消费者。

  这是对新规实施后的总结,也是对这次改革的肯定。以让利消费者入手,抓市场主要矛盾、主要问题,这次的车险综合性改革,可谓强硬且透彻。

  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在车险综改取得不错成绩的背后,旧问题的露头,新问题的滋生,看起来,可能让这场车险综改之路依旧漫长。尤其是在监管召开的两次关于车险综改总结座谈会上,也认为:

  高手续费反弹、自主定价系数不均匀、新旧车险价格差距依旧大、异地业务有所冒头、增值服务条款使用存在问题、给予合同外利益依旧突出……

  屡犯屡改的“定律”,不得不令人反思。为何在监管进行整治后,市场乱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为何在多次惩治后,依旧有顶风作案者?车险乱象的滋生,到底该由谁来负责?连环疑问,应当再次聚焦车险经营本身。

  此前,“A智慧保”也分析过“车险乱象谁之过”问题:

  2019年4月22日

  险企从业30年“基层老总”质问:车险乱象谁之“过”?

  但所谓“打蛇打七寸”,关键问题的解决,才是对车险乱象的最强整治。保险公司“唯保单数量、保费规模是论”的“不健康”经营思路,被“异化”的考核标准,或许道出了更多的“难言之隐”。

  车险考核拟建新标准

  基层机构成主要整改区

  近日,“A智慧保”获悉,在车险综合改革持续进行后,有关部门针对财险公司对于车险考核标准的相关建议,也在加紧制定中。

  据了解,关于对财险公司车险考核有关工作的建议方案,是基于目前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来拟定的。其主要目的就是推动车险经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从而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该方案内容显示,对于车险考核,要坚持问题导向,着重针对财险公司对基层机构车险绩效考核有关工作中偏离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明确底线指标和参考类指标。

  而且,在设计车险考核标准过程中,要坚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财险公司加大对客户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多优质优价的商业车险产品和服务;坚持稳妥推进,妥善处理车险考核和机构整体考核的关系,鼓励财险公司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进车险绩效考核工作,做到优化效应稳妥有序释放。

  毕竟,作为与前方业务直接关联的考核,才是最基本的“经营性”问题。而这一标准或将影响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开展的方式、速度,乃至车险行业发展的质量问题。

  “规模至上”引乱象频发

  总公司错误信号是根源

  说起考核,与其直接挂钩的是基层人员的待遇和整个业务规模。当考核标准与业务量直接挂钩时,则基层人员会多劳多得;但如果考核标准不仅仅以业务量为主要标尺,同时还包含其他关联因素时,则基层人员的薪酬待遇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车险,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在“得车险便得天下”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慢慢走上了以“量”为考核标准的轨道。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之下,拼手续费、争市场、抢业务现象此起彼伏,也使得车险这一传统的经营慢慢走向了无序化的道路。

  此前,有报道称,财险公司在经营车险的过程中,要规模胜于要利润的现实压力,就来自于一刀切的“规模考核”。例如,部分公司在对于分公司的考核中采用“对标制”。不仅总公司要在总体规模上超越竞争对手,在地方市场的排名上,也不能落后于人。为此,业绩压力下的分公司也就想尽办法争取“市场”。

  一方面,险企为抢夺业务争得“面红耳赤”;另一方面,车险市场也开始进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是,车险在无序的竞争下,经营亏损惨重,两败俱伤。中小险企在夹缝中求生,大型险企消耗过量。

  而为了拯救车险于无章法性的混乱中,监管开启了系列关于车险的改革,商车费改、报行合一……但在相关措施实施后,市场便传出“一些保险公司已突破费用限制,个别保险公司通过广告费、宣传费等科目暗度陈仓、套取费用返点”的行为。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车险经营过程中,上演了一场监管与险企的追逐。但车险最根本的问题,却依旧难以解决。

  或许,回归到险企最根本的经营看,这一切乱象的源头就在于险企自身。尤其是总公司对业绩的考核标准,给了基层很多“错误导向”。“偏重于规模”的错误信号,也让一些公司“肆意妄为”。

  基于这样的原因,对于考核标准的设置,或许才是解决很多乱象的关键因素。如今,随着车险综合改革的持续进行,关于考核标准的统一规范要求,不失为一种对行业机构的理性引导。

  “五大指标”重塑考核体系

  综合考量基层机构

  “A智慧保”获悉,此次行业拟定的考核建议方案要求,财险公司应将车险合规、效益、发展、服务、创新等相关指标纳入基层机构整体绩效考核体系中综合考量。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用“合规指标”引导正确的经营意识

  在合规指标中,对公司内部审计发现不合规情形要予以扣分处理;将被监管部门出具风险提示函和小额罚款处罚的情况,纳入考核扣分范围,并视情节严重情况酌情加大扣分分值;对于被监管部门停业处罚和重大问题处罚的,对基层机构及基层机构相关负责人员在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

  用“服务指标”强化消费者意识

  以服务类考核指标促进基层机构积极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及时、准确、科学、合理的保险理赔服务。保险公司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改进服务质量,着力提高社会满意度,建议服务类指标权重不低于20%。

  用“效益指标”转变经营方式

  以效益类考核指标引导基层机构增强成本核算意识和转变粗放经营的发展方式,提升内生发展动力。要突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考核理念,与公司战略管理和价值理念有机结合,注重质量、过程、效率,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用“发展指标”促差异化经营

  以发展类考核指标引导基层机构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差异化经营。合理确定发展类考核指标的数值和权重,平衡与效益类指标的权重配置,要充分考虑发展基础和市场承受能力,向基层机构下达符合实际的保费增长任务。

  用“创新指标”鼓励新技术运用

  以创新类考核指标鼓励基层机构聚焦科技创新,深化科技创新应用。保险公司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将创新类指标作为加分项在基层机构考核中予以体现。

  行业组织要加强引导

  总公司需担起主责

  7月,银保监会曾下发《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意见的通知》,其中就规范当前车险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营造车险综合改革良好环境而进行规范。

  针对险企考核指标问题,银保监会也表示,各财险公司要及时优化调整考核指标,防止脱离市场实际,盲目追求保费增速和市场份额,从源头遏制基层机构的违法违规冲动和压力。

  尤其是在车险综合改革来临后,监管对于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是坚定且持续。为此,以“高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成为全行业都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份考核建议方案中,行业机构建议建立健全行业车险考核优化机制。例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探索建立行业车险考核信息收集、经验交流机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适时向行业通报。同时,车险考核工作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行业市场自律工作,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探索使用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对行业车险考核优化的状况进行跟踪。

  另外,各财产保险总公司应切实担负起合规经营的主体责任,调整优化对基层机构的车险考核指标和权重,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如对湖北等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应合理调降考核指标。

  财产保险总公司还应加强对基层机构的宣导工作,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基层机构选人用人、绩效激励、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使得考核导向性作用能够落实到基层机构管理者和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促进基层机构主动加强和改进管理。

  对于业绩考核标准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旦各项考核指标逐步落实,市场竞争回归理性,车险市场乱象想必会收敛许多。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