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新一代混动系统 吉利、戴姆勒强强联合能否突围新能源?
文/陈矿然
昨日,戴姆勒股份公司(奔驰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沃尔沃母公司)联合宣布拟就一款用于下一代混动车型技术的高效动力系统展开合作。双方表示,希望通过这一合作打造规模效应、提升各自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从本次合作的内容来看,包括了工程研发、采购、产业化及效率举措等。
吉利方面介绍称,该套动力系统将于合作方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动机工厂生产,有可能被奔驰及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采用,并用于包括沃尔沃汽车在内的吉利控股旗下品牌。此外,该发动机还有可能从中国出口海外。
据了解,该项目是18年吉利入股戴姆勒后,双方合作的第四个项目。
传统车企转型之争:混动or纯电?
节能环保,推广使用新能源,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严格的碳排放标准,以及对新能源产业政策诸多扶持,正使得不少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汽车制造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燃油车企称霸数十年的局面,正在被崛起的新能车企打破。以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市值一度赶超丰田、通用、福特、宝马等老牌车企巨头,就是资本市场对趋势的最好判断。
甚至有行业分析人士断言,燃油车可能会像上世纪消灭马车一样,被新能源汽车逐渐挤出市场,传统车企转型已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为应对这样的风险,不少传统车企已经开始了在新能源上的布局。
只不过在全力发展纯电,还是通过混动过渡这个事情上,业内还存在诸多争议。
一方面,纯电市场尽管发展迅速,但从市场体量、产品成熟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还远不及传统燃油车企。从今年当下的销售数据来看,传统燃油车依然占据着九成左右的市场。
如果完全转型纯电,传统车企将面临产线的大面积更换,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重新建设,势必长时间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
另一方面,混动市场由于车型并不能完全做到零排放,市场对定位其为新能源的态度模棱两可,长远看并非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形态,如果仅押注这个方向,也可能会面临着被造车新势力远远甩在身后的风险。
实际上,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程度最高的欧洲市场,主要国家的纯电车和混动车均维持着比较高的销量增速,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
例如,10月份,德国市场纯电车销量为23158辆,同比增长260.3%,占据乘用车市场8.4%的份额;插电混动车销量24859辆,同比增长365.1%,占据乘用车市场9.1%的份额。
英国市场纯电车销量为9335辆,同比增长195%,占据乘用车市场6.6%的份额;插电混动车销量为7775辆,同比增长149%,占据乘用车市场5.5%的份额。
法国市场纯电车销量为10004辆,同比增长128.3%,占据乘用车市场5.8%的份额;插电混动车销量为10199辆,同比增长398.24%,占据乘用车市场6%的份额。
混动车的机会:多腿走路或更适合传统车企
而国内作为全球汽车产销最大的市场,此前政策更倚重纯电车的趋势正发生一些变化。今年10月份,在工信部指导下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将各占50%,混合动力将作为最重要的节能技术在汽车领域推广。
这意味着,国家或从政策面上承认混动技术可以为传统燃油车赋能,未来十余年间,国内市场纯电车与混动车可能也将会是一个齐头并进的态势。
在今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指出,中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道路、使用环境很复杂,需要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而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中国的交通能源仅靠电并不安全。
事实上,产业界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实际行动表示出了对混动技术发展的认可。除了本次戴姆勒与吉利的合作,老牌跨国巨头丰田、本田、大众,以及国内上汽、广汽等车企也都在发展纯电车的同时,布局了混动技术。
戴姆勒和吉利方面都认为,高效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是当下汽车工业转型的核心之一,该领域的技术将加速向零排放出行的转型。
“戴姆勒致力于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产品阵容的碳中和,各种动力系统的逐步电动化是我们驱动系统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戴姆勒负责集团研发的董事会成员、奔驰公司董事会成员兼首席运营官马库斯·谢弗表示,希望至2030年混动和纯电车在乘用车全球销量中的占比过半。
作为国内知名的自主品牌,据了解,吉利控股也已在节能环保、电气化与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形成了“高效燃油动力”和“多元化新能源”两大并行节能减排路线,清洁高效的动力总成系统是吉利控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利方面介绍称,公司的新能源策略是纯电和混动并行,混动技术是短期内满足国家排放要求,以及成本效益的首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基本已经搭建完成,第二代混动产品将于明年推向市场。
老牌车企们,做了数十年的内燃机,要完全摒弃已有的优势来做纯电车,看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如今利用规模优势,通过混动技术转型逐步实现过渡,或许也是个不错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