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浅谈RCEP的成功签署对于国内食糖市场的影响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后简称“RCEP”)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自2012年11月,在第21届东盟峰会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启动谈判,在经过了8年的艰难谈判,RCEP在本次视频会议中于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的组织下正式签署。内容包括削减税及非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由印尼、马来、新加坡等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国家参加,但是印度因为其他原因退出,其余15国最终签署了协定。据统计,RCEP协定共覆盖了约22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30%;成员国GDP总量达到了25.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达到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仅仅数据就可以称之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
图1:RCEP成员国与食糖有关国家示意图
数据来源:中粮期货研究院
RCEP的成功签署对于最近毫无波澜的糖圈来说可谓是一个重磅的消息,因为协定中如果有涉及到食糖进口税的措施将给予我国食糖市场以巨震。我国食糖进口政策目前较为稳定,配额外税为50%。较高的税率是为了保护我国食糖产业能够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在2017年国务院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保障措施采取对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税的方式,实施期限为3年且期间税率将为45%~35%,该措施最终于2020年5月21日结束。
图2:近五年进口利润空间(元/吨)与保障措施实施
数据来源:Wind 中粮期货研究院
由上图可知,保障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内食糖进口的利润空间,并且该曲线在三年配额外进口税逐步递减的过程中也呈现逐步向下趋近的走势,可见税对于国内食糖市场的重要性。
那么RCEP究竟对于国内糖市影响几何,首先就要看协定里关于白糖的内容。翻看了协定内我国税未来20年的安排,很惊喜的发现所有的原糖、白糖等食糖进口税未来20年都维持50%不变,那么未来20年的税都没有改变的话,对于直接的食糖进口来说对我国糖市基本没有任何影响。
图3:协定内食糖税未来20年安排表
数据来源:RCEP
目前国内各大分析机构的文章、报告表示对于RCEP的担忧主要有两点,第一对于未来有可能放开成员国食糖进口税的预期,第二液体糖进口数量可能会增加的预期。
首先第一点,如果未来真的完全放开成员国食糖进口税,那么影响有多大呢?根据海关数据整理,近四年我国食糖进口来源国按照RCEP成员国分类占比中,除17/18榨季,其余榨季的食糖进口都是非RCEP的来源国为主流,并且来自非RCEP国的进口食糖数量占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尤其是近两年泰国由于极端干旱天气等因素而导致的产量腰斩,其食糖出口数量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全球第二大产糖大国印度并没有签署RCEP协定,故我国的食糖主要进口来源国依旧是巴西。若未来存在RCEP成员国食糖进口税被打破的风险,短期内会对国内食糖价格造成影响,但是其影响有限,况且毕竟也是国际协定,协定内设立的20年的税计划也不会轻易地就被打破。
图4:近四年我国食糖进口来源国按照RCEP成员国分类占比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市场的第二点担忧依旧是来自于液体糖,近期关于液体糖进口一直都是被糖圈诟病的影响我国糖市的因素,普通食糖都是在HS1701900名录下进行海关申报,税税率为50%并且还受到配额和进口许可证的限制。而液体糖则能够从HS1702900的名录下进行申报,享受较低的税率。在RCEP的中国进口税减免安排中,液体糖HS1702900将在第二年由30%消减为5%。
图5:协定内液体糖税未来20年安排表
数据来源:RCEP
乍一看这税率消减幅度觉得这确实会大幅增加液体糖的进口,但是翻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0)》,原产于东盟协定国家(AS)和澳大利亚(AU)的液体糖(HS1702900)自2010年以来将近10年一直都享受的是协定税率0%即免税。虽然RCEP协定中,除了10个东盟国家和澳大利亚外还包括韩国、日本、新西兰。但是韩国、日本、新西兰一直以来都不是我国液体糖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故即使RCEP协定对于液体糖有相当大幅度的税消减,但是其对于液体糖的影响依然有限。
图6: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0)液体糖进口税率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故最近市场热炒的RCEP对于糖圈的两点担忧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即:影响有限,难成气候。但是市场确实反映也有点过度,加之国内现货交易疲软和新糖上市等因素,郑糖跌破新低,但是纽糖却连创新高,内外两重天。观点上,郑糖虽然受到了波及,但是价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下探空间不大。未来我国糖价将向制糖成本靠拢,由于甘蔗新糖收榨的人力因素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制糖成本上升,郑糖看震荡偏强运行。
作者简介
周航
中粮期货研究院 软商品研究员
付斌
中粮期货研究院 软商品资深研究员
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0012492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