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将于12月中下旬在港上市 IPO估值或超60亿美元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24 00:00:00
浏览

  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为25亿美元。

  据IPO早知道消息,港交所官网于11月22日晚间披露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泡玛特”)通过聆讯的招股说明书,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预计于12月中下旬正式挂牌上市。

  泡泡玛特本次赴港IPO的募资规模预计为2至3亿美元。据《IPO早知道》了解,泡泡玛特的IPO估值或超60亿美元,而在泡泡玛特在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时25亿美元的估值远低于这一数字。

  IPO前,曾在天使轮即投资泡泡玛特的创业工场持有超5%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红杉中国和正心谷创新资本分别持有4.87%和3.43%的股份;此外,华兴新经济基金、黑蚁资本、蜂巧资本等同样为持股超过2%的投资方;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屠铮以及黑蚁资本合伙人何愚担任非执行董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的收入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计算,泡泡玛特已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其中,按2019年零售额计算,泡泡玛特在中国潮流玩具市场的占有率为8.5%。

  在泡泡玛特看来,IP是其最为重要的竞争壁垒。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共运营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以及56个非独家IP。其中,泡泡玛特上半年推出16个新IP,预计下半年推出14个或以上IP。

  而“Molly”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IP,Molly的创作者王信明更是泡泡玛特的直接股东。

  2016年,泡泡玛特开始与王信明合作,并开始Molly的大规模商业化。2019年,基于Molly形象自主开发的潮流玩具产品产生的收入为4.56亿元,前四大IP产生的收入均超过1亿元。

  销售渠道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的销售和经销网络主要分为5大类:其一是主要位于中国33个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的136家零售店;其二是位于62个城市的1001家创新机器人商店,其可提供交互式的有趣购物体验;其三则是天猫旗舰店、泡泡抽盒机、葩趣等线上渠道;其四是北京国际潮玩展和上海国际潮玩展;第五则是批发渠道,包括国内的25家经销商以及国外的22家经销商。

  其中,线上平台是增速最快的一个渠道,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4%、20.0%和32.0%,2020年上半年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0.9%。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的收入为1.47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0.67亿元增长122.2%;而‘泡泡抽盒机’小程序的上半年的收入为1.62亿元,同比增长72.3%。

  此外,为增强粉丝黏性,泡泡玛特选择推出会员计划,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注册会员数为360万。2019年,泡泡玛特注册会员的整体复购率为58%,高于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十大玩家平均约为50.4%的整体复购率。

  用户画像上。泡泡玛特的粉丝群主要覆盖15至35岁、拥有高消费力、热衷分享和展示的人群。

  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的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6.3%;2020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的营收为8.18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5.43亿元增长50.5%。

  按产品及IP类别来看,包括PUCKY、the Monsters等独家IP与包括Molly、Dimoo等自有IP在泡泡玛特总营收的占比越来越接近,而“Molly”这个曾最为倚赖的IP收入占比则呈逐年递减趋势,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甚至已略低于Dimoo和PUCKY,这主要由于因疫情影响,泡泡玛特调整了发布Molly系列产品的时间表。

  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的净利润分别为160万元、9950万元和4.51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0%、19.3%和26.8%;毛利率则分别为47.6%、57.9%和64.8%。

  2020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的净利润为1.41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13亿元增长24.7%;净利润率为17.3%,低于2019年同期的20.9%;毛利率为65.2%,高于2019年同期的60.8%。

  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玛特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2亿元。

  此外,泡泡玛特亦补充披露了前三季度的业绩情况。

  2020年前三季度,泡泡玛特的营收从2019年同期的10.34亿元增加49.3%至15.44亿元;毛利率从2019年同期的63.7%提升至64.0%;盲盒产品销量从2019年同期的16111个增加70.5%至27476个;盲盒产品的平均售价则从2019年同期的49元下降6.1%至46元。

  至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泡泡玛特仍将围绕“IP”展开,包括增强内部的IP发掘能力、增加自有IP的数量、增强IP再设计与商业化能力、延长IP生命周期、加强不同IP之间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