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长护险蓬勃兴起 健康险发展格局将如何演变?
近日,中再寿险发布《2019-2020年度健康险产品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在民众保险意识觉醒、监管引导保险回归保障、险企积极转型的大背景下,健康险保费收入自2014年起以年化34%的速度增长,在人身险中的占比节节攀升。《报告》认为,在“银发浪潮”下,长期护理险有望成为健康险的下一个增长点。
《报告》还对长期医疗险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重疾险的形态演进进行回顾和预判。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全国百余座城市相继推出“城市定制保险”,凭借覆盖人群广泛、保障待遇适度、与基本医保进行衔接等优势,受到市场青睐。《报告》对各地发展模式和产品进行了对比,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重疾险主力地位难撼动
长护险迎来发展新机遇
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及商业保险市场发展阶段的影响下,重疾险一直占据我国健康险市场的主力地位,直到近年来“网红”医疗险才从互联网等渠道逆袭,在规模上迎来井喷式增长。此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也在不断探索中,将长护状态的鉴定与重疾确诊相结合成为市场主流。
《报告》指出,从健康险的产品格局来看,重大疾病保险在供给端满足了保险公司对于业务规模和价值的双重诉求,为销售端提供了慷慨的佣金和客户资源回报,同时也分担了民众的大病风险。在所有健康险产品中,重大疾病保险更好地维持了健康险市场保险公司、渠道和客户之间的需求平衡,依然是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头牌险种。商业医疔险正在迅速崛起,产品定位也愈发清晰,在线下渠道作为获客或重疾险辅销产品销售。这种定位决定了短期内医疔险依然无法撼动重疾险的主力地位。长期护理保险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随着市场的培育和启蒙,后期有可能随养老需求的唤醒而快速增长。
11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新规给产品相应设置了3个月的过渡期,旧规范下的重疾险产品将在2021年2月1日前予以停售。《报告》认为,重疾险产品的形态演进将出现两大变化。
从产品结构看,由于甲状腺癌的剔除,重大疾病在20-50岁的发生率会有较大幅度降低,这会导致定期重疾险的价格突破原有瓶颈。预计在互联网渠道定期重疾险会更加流行,主打极简、高杠杆的卖点;而在代理人渠道重疾险结构会发生小调整,在终身重疾基础上加入更多的额外责任,进一步提升保障效率和责任丰富度。
从产品风险特征上看,甲状腺癌移入轻症,轻症责任风险提高。因此如果有轻症保费豁免责任的存在,甲状腺癌的风险暴露可能并不比老定义时代小。预计行业围绕轻症责任的设计和创新会更加审慎。
城市定制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参保率为关键风控点
自2015年深圳打响城市定制保险“第一枪”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城市定制保险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并开展了前期研究。2018年南京“惠民保”的推出标志着价格惠民、简单易懂、能衔接社保和商保的“城市定制保险”开始了新的尝试。今年以来,惠州、芜湖等百余座城市相继推出城市定制保险,全面推广成为大势所趋。
《报告》指出,与基本医保、大病医保不同,城市定制保险本质上仍是商业保险,因此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保积极性更高。
在责任设计方面,城市定制保险的责任更加灵活,保险公司自主性更高。在费率厘定方面,城市定制保险的价格调整空间往往更为灵活,有利于持续经营。在品牌宣传方面,参与城市定制保险的公司在当地往往有一定的影响力,部分为当地政府参股的保险公司,参与城市定制保险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在获客方面,通过城市定制保险,保险公司能够达成客户二次开发。对获客、保费达成、新业务线开拓具有重要价值。
尽管城市定制保险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同一城市同时存在多款城市定制保险;参保率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此外,产品形态雷同,定价较为粗放,缺乏持续经营的理念。且既往症人群保障受限,未关注续保风险。
与传统商业保险、大病保险相比,其核保条件较为宽松,但强制程度又不如大病保险,这使得参保率成为城市定制保险的关键风控点。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发展定制保险,定制保险本身也将不断演化,并且在监管新规的指引下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保障有限、服务不足的非带病体模式即将淘汰,保障自费、个账支付、不限既往症的城市定制保险将逐渐成为主流。
附报告全文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