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席卷荧屏 古装女性题材剧成观众刚需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27:31
浏览

  古装女性题材剧成为荧屏刚需

  这些年来,大女主剧席卷荧屏,源于2012年《后宫·甄嬛传》的成功引领。《甄嬛传》之所以能口碑、收视双赢,在于其所表达的后宫女性意识的崛起,是当下女性的内心折射。这也是古装大女主剧持续多年、年年出爆款的原因。

  本报记者 师文静

  引领精致的  

  古典审美

  《后宫·甄嬛传》于2011年底零星地在地方台播出时,就开始引发关注,但该剧真正成为爆款,是在2012年3月上星卫视播出之后。在大众偶像剧只追求年轻化、快餐化而丢掉了厚重和味道的当下,郑晓龙执导的《甄嬛传》在审美方向上选择了向古典文化、高雅文化看齐,这也是这部剧在众多古装宫廷剧中脱颖而出的最大原因。

  《甄嬛传》唯美的画面、精致的造型、精湛的演技、考究的台词、曼妙的配乐等都是之前的流行古装剧所无法媲美的,有较高的水准和美学要求。剧中人物谈诗论画、操琴吹箫、踏雪赏梅,古典气韵流动,在古意的追求上颇有向《红楼梦》致敬的意味。历史学家毛佩琦就对该剧的古典气质很欣赏,他说:“时代、场景、服饰等自不待言,其中做鞋底的菜玉、做旗袍的蜀锦、做大氅的墨狐皮等一些细节,都是一篇娓娓道来的文章。”

  单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台词,就彰显了该剧的风格。甄嬛的心愿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姐妹情深的希冀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甄嬛初与皇上两情相悦时是“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彰显了古典语言的独特魅力。

  除了画面与道具精美,《甄嬛传》塑造的诸多个性迥异、性格饱满而又有张力的女性形象才是最大的看点。甄嬛从纯情少女成长为掌控后宫的皇太后,华妃从心狠手辣、洋洋自得到一头撞死在冷宫的墙上,出身卑微的安陵容心肠狠毒却又可悲可叹……这些女性是封建制度下后宫女子悲剧群像的缩影,极致演绎了封建专制皇权压迫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大女主在宫斗中

  失去自我

  《后宫·甄嬛传》成功之后,大批古装大女主剧接踵而来,《楚乔传》《那年花开月正圆》《陆贞传奇》《扶摇》等都是以女性成长经历作为故事主线的剧。而古装宫斗剧也成了一道风景,《武媚娘传奇》《芈月传》热度不减,并延续到2018年的《延禧攻略》《后宫·如懿传》等。以女性为主角的影视剧,几乎包揽了同时段剧中的热门话题,可见女性题材剧是荧屏“刚需”。

  但是,观众有需求,不代表一部部破土而出的宫斗剧就是精品艺术,具有足够的反思与批判性。比如甄嬛,她被皇上所伤,远走甘露寺,但为救家人,多年后又不得不运用计谋重回后宫,最终荣登太后宝座。甄嬛一生的命运,说到底并不是女性的自我救赎,而是皇权制度下的牺牲品。她看似赢得了全世界,却失去了最初的自我,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口伪成功学鸡汤。

  在宫斗剧中,一群女性为了夺取权力、地位和宠爱,不惜丧失人性、钩心斗角、互相毒害,但宫斗剧却从没对这种行为及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刻反思,而观众却看得津津有味。即便是如《延禧攻略》这般包装成古装职场剧,也难掩“伪成功学”“毒鸡汤”的本质。《延禧攻略》的女主角魏璎珞一路从包衣宫女晋升为皇贵妃,“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看似无畏,其实用足了“主角光环”。这部“爽”剧即便剧情经不起推敲,还是成为爆款剧。另一部《如懿传》相对格调压抑,各路娘娘分为“低端玩家”“高端玩家”,相互不断制造陷阱,主演们虽然演技在线,但也并不比前者高明多少。这就是《甄嬛传》所引领的宫斗剧的现状,无所不用其极地用“斗”抓住观众,但缺乏深度。20年前的《还珠格格》中,受尽凌辱的紫薇尚且能够原谅皇后和容嬷嬷,20年后以同一个时代为背景的故事却只管“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