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健康提示 中疾控建议五一旅行后自我观察14天(3)
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不接触病人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
不在未经消毒处理的游泳池中游泳、玩耍。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患者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品、污染环境,应由受过培训人员进行清理与消毒。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4.蜱传播疾病
5-7月为蜱活跃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人员以及野外旅行者被蜱叮咬后,有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风险,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人员也存在感染风险。
发病通常在被蜱叮咬后1-2周,主要表现为发热,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此外,蜱还可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等多种传染病。
主要预防措施
野外活动要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等,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
一旦发现有蜱叮咬,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5.动物传播疾病
人类通过接触动物(如饲喂、抚摸、屠宰、剥食、加工等)、食用未煮熟的动物产品(如肉、蛋、奶等)、接触动物栖息地环境等方式,可能会感染上禽流感、狂犬病、布病、炭疽等动物传播疾病。
主要预防措施
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不接触、不食用野生动物。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任何动物,特别是来历不明动物。
不吃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
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6.食物中毒
5-10月为我国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我国内地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食品安全。
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
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原标题:中国疾控中心2021年五一假期健康提示来啦